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

ID:46584005

大小:993.7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5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_第1页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_第2页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_第3页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_第4页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_王小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OUTHERNFORUM对精神残疾本质的再思考王小波(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300191)[摘要]如何对待残障人士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按照中国古代文化,道就是自然,德就是顺乎自然,在对待精神残疾人与精神残疾现象方面,我们也应采取道德的态度,即了解精神残疾的自然与本质,顺应自然地对待之。精神残疾现象的存在具有生物、社会、心理、生命进程以及人类发展等不同层面的意义,对这些意义的剖析,将帮助我们对精神残疾者产生深刻同情、甚而是敬畏与感恩。[关键词]残疾人;残疾现象;精神残疾[中图分类号]C913.69[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GDB-10146(2010)01-0042-11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关爱残疾人,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他们,为什么要将社会进步的成果惠及他们,仅仅是出于人道的考虑吗?当前关于残疾人的研究多集中于42如何为残疾人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利用社区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深层思考,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残疾人与残疾现象的本质、意义与价值,那么,即使我们制定出了法规制度、建立起了组织机构,也仍然会有许多人为的障碍使法规或机构无法起到真正有效的作用。精神残疾是所

3、有残疾类型中最不幸的一种,因为意识的丧失与行为的不自控,使得精神残疾者活得更不像人,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更为不公。有人说,精神残疾是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群体。身体残疾者可能会由于自身的残障影响了社会功能、被社会歧视,不能完全参与社会生活,但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器官感知世界,而精神病患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中断或变形,不得不与社会完全隔绝;其次,身体残疾为残疾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痛苦,当其心理痛苦过于强烈时也有可能引发精神障碍;再次,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与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提高,精神残疾患者数量大幅增长。因此,本文将

4、集中对精神残疾这一典型的残疾现象进行研究。当前对于精神残疾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以下趋势:一是医学领域研究较多,社会领域研究较[投稿日期]2009-12-29[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2010年3月第1期Mar,2010NO.1少;二是对住院病人研究较多,对非住院、社区与居家残疾人研究较少;三是关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较多,关于意义与价值等哲学层面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倾向,尤其是由于缺乏关于残疾现象价值与意义的深度研究,导致了在理论上、方法上人们对精神残疾者应进行药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的理念已经达成共识,但在现实中很少能有效实

5、施,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一方面,虽然多项研究都证明了多种综合治疗、即在各种心理治疗的作用基础上,结合工疗及其他各项治疗,如文娱、音乐、喜剧、体育、家庭等往往产生非常显著的疗效。但是,多数精神病专科医院很少能够真正实施。或是出于经费短缺与经济效益的考虑;或是因为害怕麻烦与责任,害怕出现类似病人逃跑这样的事故而中断了所有的活动。病人整天被关在狭小的病房里,过着类似拘禁的生活。另一方面,虽然从表面上,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理由把患有精神疾病或脑部障碍的人排斥在社会之外,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人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或对他们视而不见,甚至包括其家属与

6、亲人。由于缺乏社会支持而导致我国的精神病致残率偏高。可见,无论是精神残疾人家属、还是精神科医生,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关政府部门尚不能完全接纳残疾人、无法真正以道德与文明的方式对待他们。我们虽然知道“应该”如何,却又无法做到。按照《周易》对道德的理解,道就是自然、德就是顺乎自然,在对待精神残疾人与精神残疾现象方面,我们也应当采取道德的态度,即了解精神残疾的自然与本质,顺应自然地对待之;所谓“自然”就是一个事物本来的样子,精神残疾现象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其存在具有生物、社会、心理、生命进程以及人类发展等不同层级的意义,理解并接纳这些意

7、义,将帮助我们对精神残疾者产生深刻同情、甚而是敬畏与感恩。43一、在生物层面上,精神残疾是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的精神障碍与异常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是大脑,当大脑受到外部冲击而受损,使大脑的认知、心理活动功能紊乱,就可能造成精神障碍。同时不仅是由于大脑遭遇物理损伤,还有各种外部事件对人心理的冲击,如在持续的、或高强度心理压力下,也可能造成精神活动异常。因此,精神残疾是个体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刺激和影响下,大脑功能紊乱、不能适应现实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精神活动发生不同程度障碍。因此,精神病和糖尿病、心脏病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

8、没有什么可耻。精神病是一种病,而不是一种罪。而在中世纪以前,痴呆以及其他一些精神混乱者往往会被看成是恶魔附[1](P83)体或者是狂乱。那时巫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及理性的发展,人们才确认了精神残疾只是一种脑部疾病,而巫师则被认为是一些患有“忧郁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