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

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

ID:46586620

大小:358.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5

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_第1页
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_第2页
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_第3页
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人理性到公共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体理性到公共理性摘要:公共理性是社会公共生活的目标,也是社会大众参与公共生活的原则。构建社会化媒体舆论表达的公共理性,是运用公共理性的概念、理论和分析视角,来解决社会化媒体舆论所面临的个体理性不足或非理性问题,引导社会行为主体的舆论表达从个体理性上升到公共理性,从而达到追求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凝练公共理性的目的。关键词:社会化媒体;舆论表达;非理性;个体理性;公共理性近20年来,公共理性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公共理性追求的是理性在公共生活中的公开运用,它关涉的主要议题是:公民究竟应该如何就公共政治问题进行

2、推理和论辩?Ⅲ哲学家所说的理性,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体理性,指的是主体的一种认知能力,也就是说“理性是一种使我们了解真理的本领”圆。个体理性是一种有限理性,因而常常表现为行为主体自身的主观性和个人利益,而缺乏公共性和正当性。公共理性则是横跨国家理性、政党理性、利益集团理性和个人理性,并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利益整合机制和能力。因此,公共理性源于个人理性又高于个人理性,它摆脱了个人理性的偶然性与主观性,而拥有客观性和公共性。社会化媒体舆论表达的理性和非理性现象十分突出,如何促进社会化媒体舆论从个体理性和非理性上升到公共理性,是社会化媒体舆论引导须要研究的重要议

3、题。一社会化媒体舆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社会化媒体舆论是指通过社会化媒体传播的舆论,它既是整个社会舆论的一部分,又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传播的新媒体舆论。社会化媒体舆论的个体理性和非理性问题成为当前舆论引导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从理性视角看,社会化媒体舆论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个体理性和有限理性,尤其是作为社交媒体在社交圈子使用时,社会个体的情感、情绪和认知会以个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其理性的程度会受到所使用媒体的公开范围的影响,换句话说,其理性是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基本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人们能够确切地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却对公共利益置若罔闻。从非理性的层面看,当前的社

4、会化媒体舆论的非理性特征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一种情绪化的行为彭剑特征,如各种网络谩骂、攻击、网络欺凌,甚至流言和谣言的盛行。所以,社会媒体舆论的非理性特征正是当前网络舆论引导和治理面临的十分复杂的难题之一。社会化媒体的非理性舆论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技术背景。首先,社会化媒体舆论是现实社会舆论的延伸,这一延伸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变革和权力变迁。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网络改变了传统大众传媒所主宰的传播权力,虽说这一变化并未完全改变现实社会的权力关系,但是却在传播层面上赋予社会大众表达的便利和自主表达的能力。其最重要的后果是社会大众在现实中无法表达和发泄的情绪

5、,能在网络和社会化媒体上找到出口,同时,社会潜在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也通过社会化媒体舆论在网络场域中浮现出来,带有强烈个人色彩或情绪的非理性舆论便附着其上。其次是传播技术的匿名特征,促进社会化媒体的舆论表达迥异于现实社会中的传播行为。在现实环境中,人们受制于人际交往环境而表现出相当的理性与克服,但在隐匿身份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个体的非理性或情绪由于缺乏外部社会的制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性的阴暗面更容易在网上得到集中爆发。其三是当前网络舆论与现实回应机制的不健全,造成正常的网络表达及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人们进而寻求非理性的舆论表达。此外,网络及社会化媒体

6、非理性舆论的出现,还与当前的网络规范管理和网络治理无法适应网络传播新形势有关。当前的网络治理和管理,主要走的是外部管理的方式,缺乏对网络社会运行规律的把握和有效介入。网络治理主体成为外来的他者,采用的主要治理方式包括:驯化舆论领袖、控制传播内容和挤压表达空间。这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特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抑制网络谣言和非理性舆论产生直接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样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即可能会短暂地压抑一些正常的万方数据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14.6舆论表达和诉求,造成非理性舆论和情绪的积压与爆发。当前,社会化媒体舆论所存在的个体理性

7、或非理性的问题,其影响并非只在虚拟网络之中,也延伸到整个社会舆论场。但极端的非理性现象带来的后果也显而易见。一是对话的缺失。非理性的声音,往往采取谩骂和攻击的态度,使理性的交流成为不可能,有些讨论完全偏离事件本身,成为躁动宣泄的渠道。二是网络戾气的形成。一些参与者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常常出现以讹传讹,跟风起哄,妨害了各舆论主体之间的理性互动。三是非理性表达往往将讨论引向对抗,形成新的网络舆论争斗,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如2013年10月25日,浙江“温岭杀医案”发生后,网络舆论大多指向患者的暴力和冷血。但也有不少人对事件背后的医疗体制加以批评,

8、不少非理性的声音也频频出现。《北京青年报》的评论《面对“杀医逻辑”我们该反思什么》认为,每一起杀医案背后的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