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

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

ID:46591347

大小:307.4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_第1页
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_第2页
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与探讨ISSN1672-9064CN35-1272/TK美国碳排放强度及其启示陈广玉(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摘要碳强度作为一种衡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关系的指标,将成为中国减排工作的一个约束性指标。以美国碳强度数据为例,分析碳强度数据与各方面的关联性。并借鉴美国碳强度数据分析,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以碳强度为指标进行减排工作的一些建议。关键词碳强度低碳经济碳排放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1)03-0008-03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

2、大会召开前夕的11月26源强度一样,也会受到各国宏观条件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日,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阶段、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和环境政策等等。碳排放(简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碳强度作从能源强度到碳强度的目标约束变化,体现了中国能源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将面临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即从“十一五”时期以提高能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源利用效率为主、转变为“十二五”时期的以改变能源结构为实。[1

3、]主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继能源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之后,碳强度将2近年美国总体碳强度指标走势成为中国环境民生领域的第3个约束性指标,也意味着中国在中国宣布2020年碳强度下降幅度的同时,美国白宫真正迈出了低碳发展的步伐。也在2009年11月25日宣布,美国将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但是“碳强度”这个名词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显得非常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2]相比中国第1次正陌生。因此,正确理解碳强度指标的意义,学会分析碳强度及式提出并将碳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规划中,美国早其与其他相关指标的

4、联系对指导今后碳强度指标的执行并已建立了全面的碳强度指标系统、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并已开展具体工作策略、制定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1碳强度及相关指标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二氧化在提出碳强度目标之前,中国一直使用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521t二氧化碳当量/100万美元(简称“能源强度”)这一指标。能源强度是计算一个国家在一(2005年价)已经下降到了2009年的416t二氧化碳当量/定时期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消耗量,是一种衡100万美元(2

5、005年价),9a时间下降了20.15%。量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如果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作为碳强度指标的话,美国而碳强度是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2000~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了15.22%。这是由于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即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利用结构变化使得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亚氮能源强度可以通过计算转换成碳强度:碳强度等于二氧化碳等排放有较高的增长,部分抵消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排放量除以GDP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取决于能源消费如美国在发电领域选择了比煤

6、炭较为清洁的天然气替代煤总量和能源结构———分品种的能源消费量乘以分品种能源炭,就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础上,转而增加了一定量的的排放系数。因此,相对于能源强度而言,碳强度不仅受能源甲烷。但是能源结构的改变在总体上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起到效率影响,更受能源结构的影响,是一个能源质量(清洁能源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问题。强调碳强度的改善,不仅意味着3产业结构转型———碳强度降低的有力支撑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更意味着改进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是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2大质量。部分(见

7、图1)。2009年,由于经济衰退、产业结构提升和技术碳强度还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指数结合起来。2进步的影响,美国工业领域碳排放下降明显。交通、居住及商者的结合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自身发展过程中能源利用及业领域减排力度稍小于工业领域。相应碳排放的效益改进状况。一个国家的GDP增长率越高,虽然经济衰退对碳排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还有一个碳强度下降率就越大。因此,碳强度也是一个鼓励各国加快更加重要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的碳排放———那就是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指标。但是也正因为与GDP的结合,碳强度与能的调整。自2000

8、年以来,美国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增作者简介:陈广玉(1978~),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曾发表论文5篇。现就职于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1.NO.3.8研究与探讨ISSN1672-9064CN35-1272/TK表1摇2000-2009年美国能源强度、温室气体排放轻度、碳强度数据[3]一场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体制相结合的产业模式转型。同时,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我们也要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