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中毒应急预案

2氨中毒应急预案

ID:46591379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2氨中毒应急预案_第1页
2氨中毒应急预案_第2页
2氨中毒应急预案_第3页
2氨中毒应急预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氨中毒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氨中毒应急救援预案氨(NH3)是一种刺激性气体。急性氨中壽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1•概述氨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易液化成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为氨水。人接触氨气浓度达到140mg/m3-21O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OOmg/n?〜7000mg/n?浓度下可立即死亡。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氨水也可经胃肠道吸收。接触氨的常见机会有:输氨管道、储氨钢瓶或储槽意外破损爆裂,检修过程中

2、液氨外逸;硫披、碳酸氢钱、尿素、氨水等多种化肥制造;制碱、制药、隸皮、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各种有机化学工业;用作冷冻剂、防冻剂和石油精炼、炼钢等工业;偶见于喷洒氨水。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并应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氨气浓度较高的环境内(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氨气泄漏核心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高于36O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和A级

3、防护服,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进入氨气泄漏周边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在30mg/m‘〜360mg/m‘之间,选用可防含K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氨气气体报警器,穿戴C级防护服、化学橡胶手套和化学防护靴。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氨气浓度低于30mg/m3的环境,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洗消人员在给液氨/高浓度氨气灼伤病人洗消时,应使用可防含K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C级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

4、,可戴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和防护眼罩。2.2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通风措施、生产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氨气浓度测定。同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通风、切断危害源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现场隔离带设置、人员疏散等向现场指挥提出建议。调查中毒病人及相关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中毒人员数量、姓名、性别、工种、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抢救经过。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

5、室检查结果等X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2.3现场空气中氨气浓度的检测现场空气中氨气快速检测设备均带有采气装置,要尽早对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2.4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氨中毒事件:a)中毒病人有氨接触机会;b)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常伴有眼、皮肤黏膜的灼伤;C)中毒现场空气采样氨气浓度增高,或有明确的氨暴露证据。2.4.2中毒事件的鉴别应注意与氯气、二氧化硫、一甲胺等其他刺激性气体所导致的中毒事件鉴别。2.5现

6、场医疗救援现场医疗救援首要措施是迅速将中毒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有条件时,协助消防部门对危重病人进行洗消。当出现大批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2.5.1现场检伤分类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咯大量泡沫样痰;严重呼吸困难;昏迷;窒息。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眼灼伤;皮肤灼伤。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呛咳等。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2.5.2现场医疗救援红标病人要立

7、即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可使用地塞米松10mg-20mg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窒息者,立即予以开放气道;皮肤和眼灼伤者,立即以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灼伤部位15min以上。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条件可给予吸氧,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绿标病人在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2.5.3病人转送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或中毒救治中心继续观察和治疗。3•应急反应的终止中毒事件的危险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消除或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中毒病人且原有病人病情稳定24h以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