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

ID:46594152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_第1页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_第2页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_第3页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_第4页
资源描述:

《联营扣点 模式的相关法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联营扣点模式的相关法律《民法通则》第五十一条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备法人条件的,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第五十二条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第五十三条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按照合同的约定各自独立经营的,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合同约定,各自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

2、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关于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一)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因不同的联营形式而有所区别:1、法人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由法人型联营体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合伙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由合伙型联营体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3、协作型联营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二)由联营体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或联营体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确有困难的,如法人型联营体已经办理了注销手续,合伙型联营体应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而未办理注册登记,或者联营期限届满已经解体的,可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十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从上述法规可知,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属于专属管辖范围,应当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四、关于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问题(一)联营合同中的保底条款,通常是指联营一方虽向联营体投资,并参与共同经营,分享联营的盈利,但不承担联营的亏损责任,在联

4、营体亏损时,仍要收回其出资和收取固定利润的条款。保底条款违背了联营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原则,损害了其他联营方和联营体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确认无效。联营企业发生亏损的,联营一方依保底条款收取的固定利润,应当如数退出,用于补偿联营的亏损,如无亏损,或补偿后仍有剩余的,剩余部分可作为联营的盈余,由双方重新商定合理分配或按联营各方的投资比例重新分配。(二)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本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明为联营,实为借贷

5、,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除本金可以返还外,对出资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对另一方则应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结论:根据上述《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0年11月12日发布并实施的《解答》的规定,联营合同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联营各方除共同出资外,还须“共同经营”。而本文中涉及的卖场和零售商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的相关内容是:“卖场提供经营场地,由零售商单方经营”。从实际履行的情况看,除因基于统一管理需要而由卖场对所有柜台(场地)集中收银外(其实质为代为收取营业款,并非参与经营的行为),对所谓合作

6、项目的经营,从生产原材料的选取、采购、产品的生产、销售、对员工的聘用和实际管理、经营收入(包括利润)的使用等,皆由零售商单方决定和控制,即实际上也是由零售商单方经营,这不符合联营中“共同经营”的基本特征,故该合同并非联营合同。该合同应认定为租赁合同,而非联营合同,即名为合作经营,实为租赁。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11月16日发布施行的《关于经济合同的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时如何确定管辖权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6号)也对如何认定合同的性质作出了规定,即“当事人签订的经济合同虽有明确、规范的名称,但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与名

7、称不一致的,应当以该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内容确定合同的性质”。故将该合同认定为租赁合同,不仅有事实根据,也有法律根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