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

ID:46595711

大小:184.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_第1页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_第2页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_第3页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_第4页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顾诚_南明史_何龄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67史学论著评介读顾诚《南明史》何龄修南明史在中国史学中不是一个冷门。在清末民族斗争激烈的时候,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和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候,南明史的研究都曾掀起高潮。这里有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自从顺治初函可《再变纪》案、康熙庄氏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到乾隆借修《四库全书》大兴文字狱,将南明历史记录扼杀在腥风血雨之中,在《实录》、方志等史籍中又肆意隐瞒、歪曲南明历史,南明史的面貌遭到可悲的扭曲和践踏。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本身产生了恢复真相、探究它的发展及其意义的需要。这里还有社会的政治的需要。南明

2、史有激发民族精神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每到那些特殊的历史关头,人们总是更加重视挖掘南明史固有的人文价值的原因。因此,南明史研究有许多的成果面世。顾诚教授的《南明史》是一项最新的成果。我通读一遍,只觉得新意满纸,十分惊喜。它当然不是填补空白之作,但却代表南明史研究迄今为止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南明史纷繁复杂,记载隐讳混乱。从来的研究者,在南明史的局部问题、具体问题上做过许多工作,有所发现,但在全局上则往往只有大致的浮泛的了解,对南明史的全过程及其细节尤多模糊、迷误。我深深地感到,只有顾诚教授《南明史》对南明史全过程

3、和具体问题做了精深的分析、研究。也就是说,只有顾诚教授一人真正前后贯通地、比较透彻地掌握南明史。现在史学著作的出版仍然不少,但其中草草撰成,错误百出,或虽似平稳、实则平庸的居多,而像顾诚教授《南明史》这样在史实和分析方面多所创获的则比较少见。我想,任何治史者只要涉及南明史,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本书的观点,都不能不读它,对它所理清的史实,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接受。我在这篇不长的文章中,不可能对本书的成就、优点和缺点做全面的评述,只谈谈三点粗浅的读后感。一我读顾诚著《南明史》时第一个特别强烈的印象,是这本书非常

4、重视史实的精确可靠。历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考察和思维过程。但史料的收集、鉴别和考证总是最先要通过的第一大关。不能确定史料所反映史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会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找不到记载与记载、情节与情节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构成精确的史实作为进行分析、概括的坚实基础。研究历史而始终不懂得史料的鉴别和史实的考证,那充其量只是个半拉子而不能称为合格的史学家。168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顾诚教授在长期的研究中,一直对每条史料都不轻信,对每项史实都不以成说为满足,而要进行严格的审视,有的要重新进行考证

5、。这样的治学路线,集中、突出地贯彻在《南明史》一书中,概括成《凡例》第一条:“这部书以学术价值为前提。不满足`言必有据’、`无一字无出处’,而是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有些问题难以下结论,只好暂时存疑,同时在正文或注解中指出疑点所在。”严谨的高质量的追求,给本书带来许多突破。这是本书的一大优点和特色。南明史有许多重大的关键性的史事。史可法和马士英定策继统、监国鲁王诸部在浙江的起义、隆武亲征和何腾蛟迎驾、郑成功和二张在沿海的抗清活动、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广东之役、吴楚党争、孙李内讧、四川军阀内争等史事,记载混乱

6、而影响巨大,本书都做了细致的清理,深入的考证,揭出历史真相。以史可法等重建明朝政权而论,这是影响弘光朝历史发展的大事。一般都认为史可法与东林党人力主拥立潞王,并写信给马士英说明福王七不可立,而马士英联络主要将领抢先拥立福王,以定策功夺得实权,史可法被迫承认既成事实,又因七不可立信函而遭受挟制。本书揭出的继统定策过程更为复杂。东林党人最早掀起拥潞舆论。史可法当国大臣,处在既要照顾东林门户,又不能故违封建礼法舍亲立疏的尴尬境地,与马士英协议拥立桂王,并已决定去广西迎驾,但曾供役老福王宫内、时任凤阳守备太监的卢

7、九德,却出面联络几个想夺取定策之功的将领拥立福王,马士英无奈,背叛与史可法的协议,改投福王。史可法还茫然不知,喋喋不休地说福王七不可立,不能不跌落陷井。本书揭出的这个过程根据充分,确凿可信。书中由此引出的对定策后果的分析,对史可法的批判,也就很有说服力。又如隆武亲征和何腾蛟迎驾,本书揭发出何腾蛟不顾大局,对迎驾采取虚假态度,在隆武覆亡问题上实难辞其咎。对何腾蛟活动的考察,是南明史研究的又一突破。这一点对分析南明历史发展和重新评价何腾蛟具有重要的意义。再如郑成功、李定国会师广东计划失败,海峡两岸的史学家都探

8、讨过它的真相。大陆的郭影秋在《谈郑成功和李定国的关系》文中指出:“在郑、李的有关交涉中,李定国一直居于主动地位,而郑成功则显得有些被动,……他对于李定国`会师五羊’的要求,并不是①那末热心。”郭影秋认为,这是会师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台湾朱锋在《李晋王与郑延平》文中说:“郑成功却为了周旋议和,仅作了消极的会师或至误期失机,影响局势至巨。”他认为,如果李、郑衷心协调,及时会师作战,则不仅不会轻易失陷两广,而且很有可能②规复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