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

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

ID:46605612

大小:543.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_第1页
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_第2页
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10月建材与装饰规划与设计关于传统砖塔抗震的浅析李敏锋(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摘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传统砖塔的构造特点及其历代的抗震的概况,得出其受地震破坏的特点,并分析经历代地震灾害仍然完好保留至今的优秀例子的抗震营造技术方式。关键词:砖塔;抗震;防灾;传统中图分类号:TU3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0038(2014)42-0013-03前言作的。塔刹保留了古塔最原始的模样,本身也是一个小塔,它的传统砖塔结合了外来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华,是结构也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内用刹杆直贯串联。有的刹我国传统高层建筑

2、的优秀代表。各地现存的传统砖塔不仅具有基内也有像地宫的窟穴,作为埋葬舍利子和其他经书等器物之用(图2)[3]。宝贵的文物价值,也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对研究我国传统建筑技术及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目前有70%以上的特大城市位于地震烈度喻度及喻度以上的地震区内[1]。地震是自然灾害中严重的一种灾害,危害很大。传统砖塔较多处于地震高发区,据相关文献[2]统计,大多数塔的倒塌,都是因为大地震造成的,所以说地震对砖塔的破坏极大。因而传统砖塔抗震性能的分析和研究意义重大。1传统砖塔构造特点传统砖塔建筑多为形体规则且规律;平面有方形,

3、正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等;用垒砖、发券、叠涩等砌筑方法修建。其结图1,图2图片来源:魏俊业.古塔建筑的抗震保护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图1塔的构成示意图图2塔刹的构成示意图构由下至上主要由地宫、塔座、塔身和塔刹四个部分组成(图1)。1.1地宫2传统砖塔抗震概况地宫,又称“龙宫”或“龙窖”,埋在塔座或地基里面,一般是用砖结构有构造简单,及就地取材等等优点,而且比木结构更砖砌成的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的地下室,主要用来存放具耐火、防朽、防蚁虫害等优点,所以取代了木结构,成为了古塔舍利子。结构主流,历经多年,且以大量保存至今。但是

4、,由于砖结构的性1.2塔座质脆性,其抗拉、抗剪、抗弯的能力也低,因而抵抗地震灾害的能塔座是整个塔的下部基础。由于传统建筑技术条件的限制,力也比较差,所以一次的地震,传统砖塔侧难以避免不同程度的砖塔的基础形式一般比较简单,通常是建造一个高度不大的基破损。座作为基础。基座的平面形状一般与塔体结构的平面形状一致,从塔身结构形式上看,现存大型砖塔可分两大类:淤空心塔,只是尺寸上比塔体底面稍大一点。基座的砌筑材料一般为砖皮盛行于唐、宋;于实心密檐塔,盛行于辽。砖塔的发展演变,牵涉土芯,即仅在外围用砖砌筑,中间用土夯实。到许多因素,但是对于防震抗震的考虑和改进,应是

5、重要的因素。我国砖塔的建造技术经历过长期的探索。到辽、宋时期已臻1.3塔身成熟,典型的八角套筒多层楼阁式宋塔和典型的八角实心密檐塔身是塔结构的主体,主要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塔之结式辽塔的抗震性能,都是较好的。以下是一些传统砖塔的抗震情构较为简单,它内部有用砖全为满铺满砌,也有采用夯土填实况:的。也有一些实心塔的内部用木骨填入,用于增加塔的整体联接,或是增加其挑出部分承载力。空心塔之结构较为复杂,构造2.1宁夏银川海宝塔类型也比较多,主要有:空筒式结构、错角式结构、回廊式结构,现存海宝塔是1778年仿原样重建,内部楼板楼梯均为木制,以及穿心式结构、穿壁式

6、结构、壁内折上式结构、壁边折上式结分为九层。传塔建于夏(与北宋同时)。1709年地震,银川烈度约构、穿心绕平座式结构等等类型。喻~峪度,原塔上部四层震倒。1739年地震,银川烈度愈度,余下部分全部倒掉。1778年仿原样重建,1920年海原地震,银川烈度1.4塔刹遇~喻度,塔四面均沿门洞中间裂成上下通缝。塔刹位于整座塔的最顶端,在结构上是作为收结顶盖用的;在象征意义上,则作为塔的最为崇高的部分冠表全塔。塔刹形式2.2彭县龙兴寺塔多样,有尖的,有圆的;在用材上,则有用砖砌成的,有用金属制四川彭县龙兴寺塔据记载建于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推·13·规划与设

7、计建材与装饰2014年10月断唐代曾经重建,据嘉庆十八年刊本《彭县志》记载,乾隆丙午年就两次被震毁(图4)。砖塔或石塔一般是越向上越急促收缩截面五月初六地震,“塔顶四裂,势将倾纪,卒不坠”。光绪六年刊本的,而变小了的塔顶端会受到地震的影响也较为大,加上砖砌筑《彭县志》记载塔“抵存三面,历久如故”,可知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塔材料强度低,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之下,塔的顶端易被震散而导六年间,倒掉1/4。又据当地老人回忆,1933年塔又倒掉一半,现致局部坍塌,砖塔上下部截面形状改变也是导致上部塌落的原只剩西北角残塔尚矗立着(图3)[4]。因。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8、学史研究所援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援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图3四川彭县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