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ID:46607614

大小:20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_第1页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_第2页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_第3页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_第4页
资源描述: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技术交底书第1页共2页工程名称地面沉降及稳定观测编号0315001交底项目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制作及埋设交底日期2014年3月15日1、制作(1)地面沉降观测仪制作①材料准备:Φ22螺纹钢筋(沉降观测杆,每节长度25cm或不超过两层路基两层压实厚度)、60cm×60cm×1cm钢板(沉降盘底座)、10cm×5cm×1cm三角钢板、φ50钢管(护套)、护盖。②安装:把Φ22螺纹钢筋一端用套丝机加工,另一端垂直焊接在60cm×60cm×1cm钢板中央,并用10cm×5cm×1cm三角钢板加固,具体见附图。(2)位移观测边桩制作:C25钢筋混凝土预

2、制成15cm×15cm×150cm,顶部外露带有十字刻痕的Φ22钢筋头,具体见附图。2、埋设(1)整平并压实地基,铺一层填料并压实后,在预埋位置挖出填料至原地面,将有第一节沉降观测杆、护套、护盖的底板放入,使其紧贴原地面层,回填夯实,当填料将与观测杆平齐时,打开护盖,用水准仪结合卷尺测定杆头标高,盖好护盖。填筑上一层填料。当填料压实符合要求后,在设置沉降仪的位置再次挖去填料,至露出护盖,打开护盖,同样方法测定杆头标高,其标高与上次杆头标高之差,即为两次观测期间的沉降量。然后连接下一节沉降杆、护管,测定杠头标高,盖好护盖,回填夯实,接着填料,依次类

3、推,重复以上工作,直至施工结束。应特别注意护盖高度始终低于压实的填筑面25cm,保证沉降杆不被破坏。-4-沉降观测仪在每一个路基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土路肩内,具体图形及具体里程位置见附页。(2)路堤位移观测边桩埋设在与沉降观测桩同一断面上,分两期埋设,第一期在路基填筑期间,埋设2个在路堤两侧坡脚外1m,有施工便道的,埋设在施工便道距临时排水沟50cm处;第二期在路基填筑全部完成后,埋设两个在路基两侧距路肩50cm处。埋设深度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设完毕后将四周回填压实,桩四周上部50cm用砼浇注固定。填土高度H

4、≥5m断面设置3个,H<5m断面设置2个(坡脚外10m不设)。3、外业数据收集路基检测过程中基准点应设置在稳定、不易变形的位置。路基地面沉降速率控制在10mm/d,横向位移控制在5mm/d,否则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处理措施,等速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方可继续施工。(1)地面沉降观测通常采用重复水准测量方法。仪器用S1或S3型水准仪,按照二级中等精度水准,观测精度小于1mm。(2)位移观测本标段采用全站仪测坐标(测距精度±5mm,测角精度2〃),求算距离比较方法。观测频率: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填筑施工期间,每层观测一次,若两次填筑间

5、隔时间较长,则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若路基填筑停滞时间较短时,一个星期观测一次,停滞期较长时,半个月观测一次。在雨季、冬季等不利季节应加大检测频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在路堤填筑完成后,预压期间定期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3天观测一次,第二、三个月7天观测一次,第四个月起每15天观测一次,直至变化稳定后结束。为保证真实及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及位移变化,技术员及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交底对其外业数据的收集,并填写表格(附后)形成资料。交底部门:三标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交底负责人:-4-德商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路堤位移观测记录表承包人:中铁二十二

6、局集团有限公司标段:DSLQ-3监理人:山东省滨州市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观测桩号埋设部位距离(m)观测日期距离(m)位移差值(mm)累计位移差值(mm)备注检验人日期监理日期-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