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

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

ID:46613011

大小:985.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_第1页
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_第2页
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_第3页
资源描述:

《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期(总第186期)No.4(SerialNo.186)2016年8月CHINAMUNICIPALENGINEERINGAug.2016DOI:10.3969/j.issn.1004-4655.2016.04.016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谢添,杨丹,胡红波,何书申(上海浦公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210)摘要:通过对海绵城市的解读,分析当前形势下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需求。以临港地区海绵城市试点规划为切入点,针对城市低影响开发总体规划目标、规划思路以及规划的5个转变进行重点研究,以期为同类海绵城市

2、规划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临港地区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4655(2016)04-0053-031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需求分析不宜小于1个雨水排水系统面积,其它区域不低于2当前,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不少新的问题。2km。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自然湖泊被填埋,城市的硬质2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实践路面比例大大增加,城区的水文、水力特性明显改2.1项目概况及规划定位变,城市防洪压力加大。加上过去城市排水管网设临港地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2计以

3、“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湾交汇处,规划面积315km,是上海重点发展的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难以应对大六大功能区域之一,已确定为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流量的雨洪。据有关统计资料,过去3a,全国有三大试点区域之一。拥有大量湿地资源、独特海塘超过360个城市遭遇过内涝,其中60多个城市单地貌、宜人滨海气候等珍贵的生态自然特征与丰富次内涝时间超过12h,淹水深度超过0.5m,不断的生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开发条件。同时场地出现人员伤亡,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与此同时,于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台风

4、侵袭时常我国1100座城市缺水,雨水又得不到合理利用,伴有暴雨洪涝灾害。临港新城将依托海绵城市建设[1]雨水利用潜力巨大。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独立、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整的现代化、综合型都市,成为魅力都市、碧水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水系统构建(试行)》,提出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建2.2规划思路及总体目标设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在对国内、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项目背术框架,明确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景情况

5、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临港区当地的气候环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境特色,制定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在和方法。2015年10月,上海市确定以浦东临港地2020年,临港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能区、松江新城和普陀桃浦地区作为海绵城市试点先基本形成生态保护和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技术与设施行,“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各区县建设不少于1体系。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中心城区试点区域面积统筹考虑用地、交通和绿地规划。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综合措施,围绕4个目标,收稿日期:2016-03-04通过5

6、个转变,规划4个主要系统,将临港地区第一作者简介:谢添(1992—),男,本科,主要从事绿色建设为“海绵家园”。4个目标:雨水污染控制、建筑、建筑节能及低碳生态城区技术研究咨询。53谢添,杨丹,胡红波,何书申:上海临港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探索2016年第4期[2]日常雨水排除、超标雨水蓄滞、雨水资源利用。下沉式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组织排放径流雨水。4个主要系统有城市水系保护、园林绿地广场系统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理念,改造、道路交通系统改造以及住宅小区。优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径流进行促渗减排。

7、园林相对传统雨水排除规划的提升,有如下5个转绿地系统中的池塘、喷泉等景观水体为城市生态中变。的“弹性”或“柔性”绿色设施,让它与传统的“刚1)以单纯防涝安全为目标转变为兼生态环境性”灰色设施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刚柔相济”,和资源利用等多目标;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从而达到缓解城市2)由末端控制为主转变为源头、过程和末端内涝、削减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的全方位控制;目的,实现降低暴雨内涝控制成本、改善城市景观3)由雨水管渠、泵站为主的快排方式转变为等多重目标,最终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的健康水循渗、滞、蓄与排

8、相结合的蓄排方式;环系统。4)由灰色基础设施为主的雨水系统转变为绿临港主城区春花秋色景观工程总面积约合2色和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综合系统;113.5hm,以花果林地为切入点打造主题休闲园5)以传统偏定性规划方式转变为以模型为辅林工程。通过土壤改良、绿化种植、地形营造、园助工具的定量规划方式。路广场、景观桥梁、景观给排水、景观照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