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解析

长安秋望解析

ID:46614116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长安秋望解析_第1页
长安秋望解析_第2页
长安秋望解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长安秋望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长安秋望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释: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⑷紫艳:艳丽的紫色,比喻菊花的色泽。篱:篱笆。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

2、陆地。⑹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后用“南冠”指囚徒或战俘。翻译: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译文:拂晓的云在漫天游动,楼

3、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楚囚”:楚国攻打郑国,战败,楚人钟仪沦为战俘并被送往晋国关押,虽然做了阶下囚,他依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以示不忘家乡故国。(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

4、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⑴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是动景,“人倚楼”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廖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④引发

5、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参考答案: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㈠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

6、的情绪。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2分)诗人运用比喻与拟人的手法,抒发好景无常的伤感,表达了归隐之心。(2分)(3)颔联从哪些角度来写景?暗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视觉:灿星几点。听觉:长笛一声。动景:雁横塞。静景:人倚楼。(答出两点即可,2分)描绘出一幅秋天凄寒哀婉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思乡怀人的情绪。(4)尾联“鲈鱼正美不归去”所用典故,在高中课本中哪首诗词中学过?在本诗中,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分)参考

7、答案: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在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学过。(2分)这首诗用此典故表达了故园之思和退隐之思。(2分)(4)请结合全诗分析“凄清”二字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诗中“凄清”二字,表面上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2分)“凄清”二字紧扣题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领全篇。(2分)(5)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答案: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

8、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