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

ID:46617229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_第1页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_第2页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_第3页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_第4页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三中地震应急预案一、学校基本情况XX三中位于XX区,始建于1998年3月,2001年开始招生,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3100多人,教职工172名。学校占地面积38168平方米,总面积16316平方米,有砖混结构教学楼(现取名英华楼)一栋,实验楼(现取名智博楼)一栋,两栋楼均修建于2001年。鸿翔楼抗震性能为8级,英华楼和智博楼抗震性能为7级。二、临震应急学校接到县政府发布的灾害性地震临震预报后,立即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并做出以下应急反应。1.召开教职工会议,通报震情。2•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3.限制大型的室内活动,公共场所暂停活动,

2、须临时在露天上课或放假。4•按标准进一步检查通讯、水电、消防设施,对通讯、水、电等生命线工程采取防护措施。5.加强对易燃、易爆、生化实验室内的剧毒、腐蚀性强的物品的管理。6.动员师生储备应急的食品、水,准备简单的自救工具。7•实行24小时值班,加强上下联系,落实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捕捉地震前临前兆信息,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县教育局,县地震办公室(电话:6820863)8.对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做好地震前后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平息地震谣传和误传,保持社会稳定。三、震后应急1.一般性地震应急反映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一

3、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发现地震,教师要立即组织学生就地避震。室内的学生要一手护头,一手护胸,躲在课桌下,5分钟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室,疏散到后操场。(2)撤离师生疏散转移路线:英华楼师生撤离路线:初一(1)(2)(3)班分别从楼外东边撤离到后院。初一(4)(5)(6)班分别从楼外西边撤离到后院。初一(7)(8)班、初三(3)班分别从东边楼梯撤离到后操场。初三(4)(5)(6)分别从西边楼梯撤离到后操场。初三(1)(2)(10)(11)(12)(13)班分别从英华楼东边楼梯撤离到前院。初三(7)(8)(9)(14)(15)(1

4、6)班分别从英华楼西边楼梯撤离到前院。负责领导和教师:初一、初二级包级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相见具体安排)。智博楼师生撤离路线:初一(9)—(14)班全部撤离到前院安全区;其中(12)(13)班分别从北面楼梯撤离到前院安全区。初一(14)班从南面楼梯撤离到前院安全区。负责领导和教师:初一级包级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相见具体安排)。鸿翔楼师生撤离路线:初一(15)(16)班、初二(3)(10)(11)(12)(13)(14)(15)班分别从南面楼梯撤离后后操场;初二(1)(2)(4)(5)(6)(7)(8)(9)(16)班

5、分别从北面楼梯撤离后后操场。负责领导和教师:初一、二级包级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相关教师。(1)组织自救、互救工作。安排师生生活、维护校园治安、稳定师生情绪,为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创造条件。(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震后的灾情调查、统计、评估工作。1.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地震灾区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地震灾害。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震后30会钟可确定地震“三要素”。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发展趋势报教育局、县地震办公室。(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暑抗

6、震救灾工作。(3)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须立即组织带领教职工、全力以赴组织教职工和师生开展自救、互救,控制灾情发展。(1)震后3小时,进行灾情初步统计,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2)把师生转移到安全地区,搭建应急抗震棚,解决师生暂住困难。(3)按照“统一规定、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搞好校园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四、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及主要职责成立防震救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为:组长:王辉13999158副组长:郝振华13999375组员:柳一文吴振勇孙国武王瑾楠刘亚雄徐安禄金鲁江领导小组职

7、责:1.负责组织实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利用地理课教给学生防震避震及自我救护常识,每学期不得少于2课时。2.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教给学生正确的避震和自我救护方法,加深师生对预防灾害性地震的感性认识。3•发生灾害性地震后,按照应急预案的安排,向有关单位上报相关信息。3.组织召开救援协调会议,及时处理应急救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决定紧急处理措施。3.在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与现场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向上级部门及时报告灾害态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