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导读指导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

ID:46620462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_第1页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_第2页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_第3页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_第4页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骆驼祥子》导读指导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2岁时,当旗兵的父亲在与八国联军巷战时阵亡,靠母亲当佣工和为人缝洗度日。1913年考入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任小学校长。“五四”时期开始用白话进行创作。以后在天津、北京的一些中学任教。1924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师。6年屮写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这些作品暴露了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和不满现实的精神,嘻笑唾骂,风趣

2、横生。1929年夏回国,途经新加坡,在那里的一所中学教了半年书,创作了童话《小坡的生FI》。1930年春回到北京。同年夏到山东,先后在齐鲁人学、山东大学任教,写有以济南的“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人明湖》,在排印时原稿毁于战火而未能出版。1932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生活基础更深厚,艺术技巧也更加成熟。作品结集为:《赶集》、《樱海集》和《蛤藻集》。其中有的是描写革命工作者的艰苦斗争和牺牲精神,有的是反映劳苦人众生活的悲惨和旧社会的黑暗。这时作家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失

3、望的情绪;一方面,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还缺乏认识。1932年写的长篇讽喻小说《猫城记》,就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作家上述的这种复杂思想。作品借对火星上猫国上层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猫国民众自私、势利、贪婪、守1口等思想的调侃,表示作家对I口中国反动统治者的憎恶和对落后的“国民性”的不满。但是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红军、学生运动也作了不正确的描写,对革命工作者也加讽刺,同时流露出对群众的轻蔑和对“超人”式的英雄的赞美。这种矛盾着的错误的政治态度,在30年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是有代表性的。1933年,写了长篇小说

4、《离婚》,对北平财政所职员的灰色生活进行嘲讽,对他们的困难处境和所受的磨难表示同情,对黑暗现实作了一定的抨击。同一时期还写有长篇《牛天赐传》,通过旧商人牛天赐一家20年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屮国民族商业的处境。作家在现实主义上取得最大成功的当推1935年所写的《骆驼祥子》。1937年又写成了《我这一辈子》,是《骆驼祥子》的姐妹篇。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城]廿贫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惨命运的问题;其不足之处是,作家对于劳动人民身上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要求还缺乏应有的理解

5、,在作品中未能作应有的表现。抗战爆发后,老舍抛妻别了,到了重庆,在周恩来同志直接关怀下,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从事抗战文学运动。在八年抗战中,写有话剧《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著)、《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著),还写了京剧《忠烈图》、《王家镇》,鼓词《王小赶驴》、《张忠定计》,长篇小说《火葬》,短篇小说《火车集》、《贫血集》,并开始长达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四世同堂》共三部: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小说以40年代北平西城一条小胡同作

6、为古都沦亡的缩影,描写市民群众的亡国Z痛,揭露汉奸的卑劣行径和控诉敌伪的罪恶统治。小说以一个姓祁的“四世同堂”的家族成中作为描写的重心,同时还写了其他十多户一百多个人物,他们职业不同,性格相异,各具社会内容和艺术魅力。1946年3月,老舍与曹禹一起赴美国讲学。在此间他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艺人的生活与命运。1949年10月,他接到周恩来总理邀请,立即兴奋地回到祖国。以后曾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全国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建国后,老舍主要致力于话剧创作,有《方珍珠》、《龙须沟》

7、、《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神拳》等20多个剧木问世。其中《茶馆》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由于创作勤奋,他被誉为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老舍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他于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之交跨进新文学创作领域,在40年的文学活动屮贡献是重大的。他一开手就提供了屮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这些作品尽管带有试笔性质,思想上艺术上存在种种弱点,但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的,生活气息浓郁。他从《猫城记》的失败吸取教训,取得了《

8、牛大赐传》、《月牙儿》等创作的成功,在现实主义道路是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而《骆驼祥子》的问世,使他登上了创作途程的第一个高峰,与《子夜》的作者茅盾、《激流三部曲》的作者巴金、《雷雨》的作者曹禹,同为人们所瞩目。在新文学运动的第三个十年,老舍奉献出鸿篇巨制《四批同堂》,登上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第二个高峰。新中国成立后,他乂获得了剧本《茶馆》创作的巨人成功,登上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途程的第三个高峰。1951年12月,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文革”一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