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

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

ID:46623869

大小:1.76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_第1页
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_第2页
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建筑筑节节能能Doors&Windows以气候观点分析岭南民居建筑谢浩广东工业大学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本文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并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以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这种思想。关键词:岭南民居;气候;生态节能;建筑设计1引言黑格尔说过:“要使建筑结

2、构适合于环境,就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要在这个方面完美体现。”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建筑创作必然离不开具体的地域和气候。岭南地区属于炎热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相对较高,夏长冬短、雨量充沛,伴随着强烈的日照带来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这种湿热地区气候,建筑图1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传统民居建筑有其独到的防热方式,建筑的通风、隔热、遮阳及避雨等功能十分明显。传统岭南民居不少做法符合生态

3、节能要求,虽然它只具有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的价值,但如能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对现代建筑设计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2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风水学认为“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真气”,古代村落选址的一般规律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受其影响,岭南传统建筑的布局多审“势”观“气”,讲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图2梳式平面布局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创村落总体布局的好坏对民居室内的通风有着决定性的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如体现民居利用热压原理实现自影响。岭南传统民居通常形成了外封闭、内

4、开敞的梳式平面然通风的做法,就是被动式节能和调节建筑气候环境的一个布局(见图2)。在这种布局中,水塘、农田和树木构成一个低实例。“背山”可以利用山体挡住冬季寒冷的北风;“面水”在温空间,村内建筑群则构成高温空间。于是,村内外由于冷热炎热的夏季可进行微气候调节,实现“冬暖夏凉”的愿望。“坐温度差的作用,自然形成了冷热空气的交换,构成了自然通北朝南”可以使民居既能在冬季避免寒冷风吹入室内,降低风。夏季风从南面吹来,先经过南面的池塘,降低温度同时,内部热量的消耗,又能在夏季顺应风向,将凉爽的风引入室为民居内部带来湿润空

5、气,使人感到舒适;冬季风从北面吹内,降低室内温度,实现风压自然通风(见图1)。来,先经过屋后的树林木的阻挡和缓冲,使得室内既通风又2013.1133Doors&Windows建建筑筑节节能能不至于风速过大。这种建筑布局就隐藏着一种节能的理念,低。采取不同的层高和层数以争取更多的使用空间,没有压民居在考虑适应地方气候特点,并结合环境妥善处理的许多迫感,也有利于通风和采光。天井上加小屋盖,靠可拉合的高优良设计手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也将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新侧窗或天窗进行通风采光。大屋两侧各有一条冷巷,具有通[1]思路。风

6、、防火、排水、采光、晾晒、交通和栽种花木等功能。可见,西3典型民居的气候设计关大屋平面紧凑、空间处理巧妙,对外相对封闭而内部通透,总的来说,岭南传统民居一般是外部较开敞,平面形式私密性较好。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解决了湿热气候下建筑防[2]多为长条形,有效地遮阳、隔热、防潮、防霉、防雨、防虫,并争热的特殊要求(见图4)。取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3.1竹筒屋岭南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为东南,竹筒屋大多坐北朝南。在布局上,竹筒屋面积狭窄,内部通风、采光和排水等问题主要依靠长条形的天井解决。天井是竹筒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厅堂、

7、廊道二者相互联系,还担负着组织和纽带的作用。具体来说,竹筒屋的平面布置特点是:房屋纵向垂直街道,除正面外,周边与邻屋相连,并设前、后天井各一个(前大后小),有些前天井由小院或街巷代替,天井与冷巷连接。竹筒屋的剖面特点是:后天井比前天井深,平天台紧靠前天井,室内净空较高,坡屋顶后坡比前坡长,而活动天窗开在后坡上。由于设置了冷巷,就有热压作用,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又因冷巷多为南北向,还必须形成阴影区,起着隔热和遮阳图4西关大屋平面图及内部空间的作用(见图3)。3.3骑楼一层平面二层平面图3竹筒屋平面图3.2西关大屋图

8、5骑楼的气候设计西关大屋大到整体布局,小到细部构件,都最大程度地骑楼的平面布置与其他民居大致相同,多采用梳式布考虑到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紧凑,空间局,只是由于处于商业繁华地带,采用了商住一体的形式。其处理巧妙,继承了传统方格形街坊结构的群体布置方式,形平面布置紧凑,形成“人行道—商铺—居住区”的空间序列。成一种低层高密度的格局。它以三间两廊为主体,坐南向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