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教材学法指导

七上教材学法指导

ID:46629652

大小:7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七上教材学法指导_第1页
七上教材学法指导_第2页
七上教材学法指导_第3页
七上教材学法指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上教材学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上语文知识与方法第一单元关爱生命1、什么叫“象征”?象征: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与比喻的区别是着眼与篇还是存在与句的问题。例P1学习目标4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扌巴握本诗中“海”与“山”的象征义。2、什么叫“意象”?诗歌屮所描写的形象。例P414.①这是一首饱含哲理的寓言诗。结合课文,试分析诗中“山”与“海”意象的内涵。3、怎样复述(记叙文)课文?在记叙的六耍素的基础上扩展。例P54.复述课文,注意抓住记叙的六要素。4、什么叫“铺垫”?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対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

2、一般用來介绍背景原因。例P56.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答:为下文孩了们爬到悬崖上凉爽作铺敖。5、作文拟题方法之一:抽象意义形象化。例P61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题目的特点)答:这个题目具有比喻意义,是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高度概括,运用了反复,具有强调作用。题眼是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子“再”。6、伏笔及与铺垫的区别。“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

3、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用伏笔应注意:(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來反而显得枯燥。为下文做铺垫与为F文埋卜•伏笔这两种写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有相通Z处的,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我个人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为下文

4、做铺垫的多为一些场景或环境描写,对下文起衬托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的多为一些细节的东西或是具体的物件,对下文起提示或暗示的作用。例P611.请赏析下面句了。%1虽然我很希望白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答:11.①用“虽然”“但是”“而且”三个关联词组成一个长句,生动地写出“我”内心的才盾:心屮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英雄,多病的身体乂妨碍白己的行动和表现。同时,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7、什么是语言赏析?赏析语言即说出语言

5、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例P611.请赏析下面句子。%1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答:句子通过“落在最后”“颤抖”“冒冷汗”“心跳”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极度恐惧,“瘦骨嶙峋”写出了“我”身体的屏弱,照应了前文。%1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答:句了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孩了面对极度恐惧的心理反应过程。伙伴走了,剩下“我”一个人,上不去,下不来,孤立无援,在恐惧和焦虑屮,“我”木能地哭了。当听到自己的哭声吋,“我”更加绝望了。

6、8、换词问题的解法分别解释词义和说出好在那里,不好在那里。例P7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②“我小心翼翼地伸岀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了屮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答:“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9、分析人物形象法从人物的表现中去逐一分析。例P814、③画出写母亲的句子,简析母亲的形彖。答:“妈妈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衣服上都能看到盐渍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

7、这也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等。由这些句子可见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疼爱子女、善于教导孩子的人。1()、什么叫“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和互联系的关键。例P94.《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岀來,并说说自己的理解。答:“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也捉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粕神的感觉。11、“欲扬先抑”及作用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

8、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和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屮,产生恍然人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卬象。例P1O6.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答:6.文章开头写蝉使事忙得人听了很烦,再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可以表现了蝉的惹人讨厌和微不足道的一面,这是抑。然而得知蝉17年埋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