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辩立论技巧

一辩立论技巧

ID:46630742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一辩立论技巧_第1页
一辩立论技巧_第2页
一辩立论技巧_第3页
一辩立论技巧_第4页
一辩立论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辩立论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辩立论技巧在所有对一辩的评价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大概是“中规中矩”,在所有关于立论内容的评价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大概是“不错”。在众多辩手的眼中,一辩应该是这样的:形象中上(起码在队中),说话不会引起大家反感,吃苦耐劳,性情平和,要是短环节说话能不卡就最好了。我从圈子里许多人的身上感受到了这种认知,尤其体现在他们对新生的辩位分配建议上。这不是一个一辩的吐槽,而是想揭示这么一个现象:大多数一辩所做的和大家期望一辩做到的,都离一辩应该做到的差的太远。假如每个辩题都是由同一个问题派生出的两种观点,那离对手最近的双方一辩,某种意义

2、上就代表着,最接近问题的形态学上端。他们手中掌控着对辩题、对比赛强大的统治力。我看了社队博客上很多人的文章,发现比较少有技术贴,在网上也很少有关于一辩技术的总结,所以就我大概就有了个方向,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一辩的一些基本技术,也为了证明我并不是标题党。立论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再赘述了,不过大家承认立论很重要,可能也只是因为师兄师姐告诉你立论很重要吧。立论不只是己方观点的总结与堆叠,我认为,立论的作用不只体现在内容上,它确定了一方的攻击、防守模式,和对辩题讨论侧重点的掌握,一辩作为立论的撰写人,其作用不言而喻。那么从传说中的背景

3、说起吧。背景的选取背景的可以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对社会背景的描述,其作用在立论中也就和开场白差不多,另一种是根据己方观点,技巧性选取的对问题的观察角度。我想做一个类比,在一个恒温的房间中,有两类人,一类穿着棉衣,一类穿着单衣,穿棉衣的人觉得热,想开冷气,穿单衣的人觉得冷,想开暖气,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纯政策性辩题:在梁晨假设的房间中,应该开暖气还是开冷气。如果将背景写成“在这个房间中,有很多人因温度产生不适”,我可以说这样很中肯,但是毫无技巧可言。背景选取是否合适,首先要看对己方立场有没有概括性的烘托,再看是否容易将评委和观众拉

4、到与你相同的观察角度。比如这样的背景“在这个房间中有很多人冷得快要冻死了,在场的各位不也穿着单衣吗”,这种定义方式不但对立场有侧重,而且跟容易将评委和观众拉到与你相同的观察角度。这样才更容易使评委和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有效的说服。可以说一方观察角度的选取直接引导了场上的讨论方向。但如果要从数量上占优势,那么这个背景的展开其实应该包含在逻辑推证的过程中。如何定义在定义是要思考三个问题:1.这个定义是否必要;2.定义是否对论点有支撑作用;3.定义是否合理。在形成一篇完整立论的过程中,首先要提出己方的大致观点,然后寻找有价值的定义,

5、同时讨论定义是否合理。简言之,定义的确定是在提出既定论点的前提下,通过逻辑逆推得出的。例如在“科技发展能不能使人更自由”这个辩题中,反方经过讨论,得出两个主要的论点,第一点是质疑对方“更自由的标准是否合理”,第二点是无法通过满足之前的需求,来论证更自由,因为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那么定义自由就非常有必要了,然后得出,为什么自由无法量化,为什么自由与欲望有关,答案是:自由是一种主观感受。于是在立论环节,我主动承认了对方关于自由“合理合法,不受束缚,不受局限的感受”这一定义,并着重强调“感觉”,于是,通过与对方在定义上达成的共识,

6、良好的支撑了我方两个主要论点,又符合一般人的认知,所以在攻防两端都显得十分有效。全场四位辩手都能有效的利用体系内的语言解决问题。这样就不容易出现立论没有用的情况,能更好的贯彻己方的战术。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定义的合理性验证,例如在“应不应该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这个辩题中,正方为了规避对方关于一些不合格养老院对老人造成伤害的问题,将“个别存在虐待老人问题的养老院”排除在定义之外。诚然,这种定义已经为正方提供了有效的防守方式,但同样也很显然,如此定义“养老院”,侵吞了太多对方立场,无法令人信服,也就不能通过合理性检验。同样的问题在立

7、论中还有很多,有的时候无法从单纯的从定义这句话中,看出合理性的缺失,仍要通过观点的阐释和辩题背景的铺陈来综合考虑。基本论点与自然逻辑论点我们在场上或者讨论中会经常说,有一个“点”,其实这个“点”包含了很多内容,它其实是指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它是一个比论点更大的概念。什么是论点呢?我认为,把己方论题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论证,这样的话有所侧重,也更容易展开讨论。比如在“当代社会,保护知情权还是隐私权更迫切”这个辩题中,正方有两个论点,分别是“知情权比隐私权受众数量大”和“知情权被侵害后果更严重”,这两个论点分别从数量和严重性两

8、个方面证明了己方命题。有很多一辩喜欢把论点都这么写,从社会角度、家庭角度、个人角度,或者是分几个层面,这种刻意的追求论点之间逻辑关系的方式,其实就是几条并行的论证过程,最终论点的结果应该是几个论点的分别的证,我认为,论点之间的论证应该是独立的,依据了不同的数据或者实例,这样就可以化整为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