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

ID:46630943

大小:8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_第1页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_第2页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_第3页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_第4页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探討摘要:人力資本作為一種體現在人身上的特殊資本,對它的投資能給它的載體帶來收益,而要使人力資本最大化,又必須註重與其相適應的就業結構。本文從我國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二者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入手,對這兩方面進行瞭初步的分析與探討關鍵詞:人力資本;就業結構;經濟結構—、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人力資本是與物質資本相對的,關於人力資本的概念與界定並沒有統一的說法,大多數專傢學者傾向於人力資本理論創始人T.W舒爾茨和GS.貝克爾的對人力資本概念的表述。舒爾茨對於人力資本是這樣定義的r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的、寄予在勞動者身上並能夠為其使用者帶來持久性收入來源的勞動能力,是以一定的勞動者的數量

2、和質量為表現形式的非物質資本。一般地,勞動者的知識、技能以及體力(健康狀況)等構成瞭人力資本。”這種定義包含瞭如下幾方面的內容:人力資本並非指勞動者本身,而是指勞動者所具有的知識、技能以及體力等;人力資本的獲取或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必須經由有意識地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才能形成;人力資本是一種能夠帶來持久性收入來源的能力,也就是說人力資本作為資本具有生產性二、我國人力資本與就業結構現狀分析1.我國的人力資本現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力資本投資總量增加,投資幅度增大,主要以政府投入為主,但是多渠道投入的結構已見雛形。由於受種種因素制約,投入水平還比較低,而且地區間投入也不平衡,這些問題都將成

3、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障礙。人力資本利用效率低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是人力資本投資機制不健全,導致利用效率低下。二是剛性的人力資源配置導致人力資本利用效率低下。三是由於我國人事體制改革長期滯後,浪費人才、壓制人才的現象相當嚴重。人力資本價值得不到承認,我就業人口文化程度低2.我國就業結構現狀分析(1)就業增長的彈性趨於下降。從目前經濟發展態勢來看,勞動力需求缺乏後勁。主要表現在城鎮失業率和農村勞動力剩餘率上升上面。近年來因企業轉制、轉產和開工不足而造成的失業現象增多和部分企業工資支付不足,使城鎮企業中潛在的就業不足轉化為公開或半公開的失業。原因是:a.導致當前失業和下崗的首要原因是宏觀經濟

4、處於相對低沉的時期,社會總需求不足,市場蕭條從而生產能力未能充分開工。b.產業結構調整使得一部分喪失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部門排擠出大量勞動者。c.有企業改革使得原來以冗員形式存在的隱性失業變為公開的失業或下崗(2)就業形勢依舊嚴峻,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就業和再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全國上下的一個工作重點,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群策群力,探索出瞭許多有益的經驗。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推向深入,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將日漸加大,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也將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日漸突出,現有勞動力的整體素質也將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據統計,1996年至2007年,中國國有單位從業人數下降

5、瞭20%,城鎮集體單位從業人數下降瞭40%;同期外資企業等經濟單位創造的就業崗位將近400萬個,私營企業創造就業崗位648萬個,個體經濟創造就業崗位427萬個,這些新增崗位大部分為新生勞動力、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民工所填補,城鎮下崗職工通過這一渠道實現再就業的數量十分有限。有鑒於此,我們應當立足現狀,著眼於客觀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現階段就業問題的成因和矛盾,積極探尋有效的應對之策。其中一個帶有共識性的意見,就是積極鼓勵非正規就業,主要包括通過小規模企業、微型企業、傢庭企業、個體經濟、獨立服務、社會服務、自我就業等形式完成就業,也包括在正規部門中創造非正式就業、臨時就業、小時工就業、季節工就業、短

6、期合同工就業、勞務派遣就業、分包生產或服務項目就業,等等(3)就業結構轉變過程緩慢。目前我就業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除瞭就業結構與經濟結構不相適應、不協調以及整個社會總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外,還突出表現為就業結構轉變進行得非常漫長和曲折。根據相關資料,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三大產業就業結構為,第一產業為83.5%,第二產業為7.4%,第三產業為9.1%,非農就業勞力為3432萬人。到瞭80年代三大產業就業結構變為,第一產業為70.5%,第二產業為17.3%第三產業為12.2%WE農就業勞力11835萬人,30多年以來增加瞭約403萬人z平均每年增加約323.3萬人。到瞭2006年,我國的三大產業就

7、業結構變為,第一產業占45%,第二產業占23%,第三產業占32%,第二、第三產業相加占到55%,非農就業勞力39931萬人,26年增加瞭2809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080.6萬人,這是一個結構性、標志性的變化。我們說衡量一個國傢有沒有達到工業化應該有三個標準,第一是在GDP裡,工業總產值是否超過農業總產值;第二是在經濟結構裡,第二、第三產業的勞動力是否超過50%;第三就是城鎮人口要超過50%三、人力資本和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