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

ID:46635511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_第1页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_第2页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_第3页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说文解字》为例浅论“以形索义”作者简介:王璐,(1989-),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古代汉语。摘要: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合乎科学精神的字典。而且,它也是一部训话名著,它集周秦文献词义训释之大成,保存了字的古义,对释字方式及其条例也冇多?发明,影响极为深远。以形索义,是一种通过分析文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本文将以《说文解字》为例,浅析训诂Z形训。主要论述什么是形训,《说文解字》对形训的运用,形训的作用和局限进行讨论。关键词:形训;《说文解字》之形训;形训的作用和局限一、引言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属于表意

2、文字,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式都与图画有关。虽然它已成为一些固定的符号而不是图画,但是图画的意义仍十分明显,早期创制的汉字,就是根据词义而绘出的一个形体,通过这个带图画意味的符号而体现它所代表的具体意义,因此字的形与义是密切相关的。使用汉字的人,可以通过字形而了解其含义。由字形而推知本义,是人们读古书时掌握词义的重耍方法。二、关于形训书面的古代汉语是用汉字记录的,几千年以后,口语早已消失,而汉字便成为人们了解古代汉语的主要方式之一。我国的汉字大部分都是表意文字,最早的汉字也是按照字义來绘形的。所以,字形和字义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可看出,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一种重要手段。那么,何谓“

3、形训”呢?形训是训释者从训释的手段出发,主要分为形训,声训和义训三种情况。而形训主要是指以说形来训义。但是,从训义的内容来讲,形训主要是指训释出某字最初的造意。因此,以形释义便成为训诂学最早提出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传统的语言文字学中,“形义统一”被看作研究古文字和古代文献词义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由字及词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是最早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來的原则之一。全面系统的贯彻这个原则的是东汉年间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就其编排的体例来说,是一部文宁专书,事实上,许慎著《说文解宁》的目的却是为了传播和解释经典。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说文解字》是一部在训诂上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书。每每

4、论及“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都不能离开《说文解字》。三、《说文解字》屮的“以形说义”法(一)、从象形的和度说解何谓“以形说义”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造字初期,汉字是依据记录的概念来构形的,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某字本身就是象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字的形体联系字的意义。如见《说文解字》以下字形:口(小篆为口),《说文》曰“人所以言食也,象形”;竹(小篆为竹),《说文》曰“冬生也。象形,下垂者答答也”;果(小篆为果),《说文》曰“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燕(小篆为燕),《说文》曰“玄鸟也。竿口,布翅,枝尾,象

5、形”;豆(小篆为豆),《说文》曰“古食肉器也。象形”;鼠(小篆为鼠),《说文》曰“穴虫之总名也。象形”;第二,字象某形或象某某之形;如见《说文解字》以下字形:自(小篆为自),《说文》曰“鼻也,象鼻形”;而(小篆为而),《说文》曰“颊毛也,象毛之形”;眉(小篆为眉),《说文》曰“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象(小篆为象),《说文》曰“长鼻牙,南越大兽,象耳牙四足Z形”;人(小篆人),《说文》曰“天地理性最贵者。象臂胫之形”;第三,字象某某。见《说文解字》一下字:屯(小篆为屯),《说文》曰“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采(小篆为采),《说文》曰“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m

6、(小篆为叩),《说文》曰“陈也,树谷曰川,象四口诸如以上类型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都是从象形的角度说解,为后人简单明了的训释了字的本义。(二)、从指事的角度说解“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从指事的如度出发有两种类型:第一,直接是指事字,如:下,底也,指事;上,高也,指事也。这种类型的字本身具有指事性的含义包含在里面,在《说文解字》中,通过对这类字形体的释义,也能明了的表达其意义。第二,从某,象形也。如: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乘,像一个人登上书上。指事字的图画性较强,很好的说明了“以形训义”的概念。(三)、从会意的角度说解所谓“立象以尽意”指的就是会意字所要表

7、达的词义,所体现的造字意图往往是通过古代先民在生活体验中确立的意象来表达的。因此,我们可想而知,会意字较多便是会合以形的。通过対《说文》中本义是名词的会意字的考察,我们发现这类字的构形对字义的表现方式大体符合种类和差的定义式释义方式或其变式。卜•面我们首先将这些会意字分成由不同字素组合的和相同字素组合的两人类。1、由不同字素组合的表名词的会意字,符合“种类和差”的标准式的占到这类会意字的一大半,从其名字索的构成來看,绝大多数类名字索是直接由表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