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

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

ID:46636349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_第1页
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_第2页
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朱敦儒诗词浅析朱敦儒自我形象摘要:朱敦儒一生隐居时间是比较长的。就是在出仕期间,也常有隐逸之思;其词集《樵歌》,意谓隐于樵者之歌,其词凝聚着浓郁的归隐情绪。他的一生,每每是以隐士自矜自炫的。朱敦儒的隐居,有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隐居是在宣和末到高宗绍兴三年,约为10年时间;后期的隐居是由69岁致仕到79岁去世,也是10年。他前后两次隐居的时间大体相同,但其隐居的动机与目的,却是迥然有别的。前期的隐居起因盖为避乱,很大程度上是沽名钓誉,是想等待时机,以求东山再起;后者则因议和派的攻讦逼迫致仕,而又因年老难有作为,虽偶有不满情绪,然

2、总的倾向则表现为闲逸恬适的情态。因此,他前后两次隐居,其思想感情很不相同,词的格调也有较大的差别。朱敦儒的前期隐居,盖因宣和末六贼乱政致使生民涂炭,国将不国,他遂急流勇退,避祸远害,走独善其身的道路,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巨大的政治风浪。钦宗登基后,任以学官,辞不就。关键词:朱敦儒诗词形象《宋史·文苑传》云:“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糜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26时作《鹧鸪天》以明其志: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醉千场,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

3、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他自恃甚高,竟以天仙自许。词里洋溢着笑傲王侯、狂放不羁的情态,并将其超脱凡俗超尘出世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果真要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味吗?否,他要是真的看破红尘,甘愿出世,连词也可以不写。细品此词,其自矜自炫之意俨然,我们且不可被词人的狡狯瞒过。他早期的隐退,其实是想走“终南捷径”,是企图一举谋取高官的位置。词云“且插梅花醉洛阳”,诗人无疑是想等待时机以求一逞的。然时局的迅速变幻,却远非词人所能逆料:先有金人的大兵压境,徽宗仓皇禅位;继有靖康之难,北宋遂亡。康王虽于南京登基,而金人对其穷追不舍。等到时局稍有转

4、机政局暂时稳定时,一晃就是10年,诗人已届53岁了。壮岁飘零,暮年旋至,此时此刻,若再从容选择,还要“吾将下而求索”,时不我予,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了,只好出山从政。他隐居的结果是捷径未达而岁月蹉跎,不可稍有拖延了。诗人的这次隐居,并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绍兴十九年,诏许朱敦儒守本官致仕,他不久便离开临海,归隐嘉兴岩壑,一直到绍兴二十九年去世。其中于绍兴二十五年,秦桧强起,落致仕,为鸿胪少卿二十余日。秦桧死,遂去官。这十年时间,跟前期隐居大不相同。这时,他已无再起之念,企图长期隐居山林,过一种极为恬适的生活,渡过晚年。如《朝中措》

5、所云: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他这种恬淡闲适的心情,与世无争的心理在后期隐居生活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如:“老来穷健,无闷也无欢。随分饥餐困睡,浑忘了、秋热春寒”(《满庭芳》这种生活满足、恬然自适、与世无争的心理态势,在后期隐居时期的词中随处可见。他在后期隐居期间,心情并不都是很平静的,有时也有激愤,有牢骚。这种情绪有时表现很隐蔽,有时表现得很直露。如《忆帝京》:  元来老子曾垂教,挫锐和光为妙。因甚不听他,强要争工巧。只为忒惺惺,惹尽闲烦恼

6、。你但莫多愁早老,你但且不分不晓。第一随风便倒拖,第二君言亦大好。管取没人嫌,便总道,先生俏。这是对世故圆滑、和光共尘者的绝妙画像,是对南宋朝野是非不分、黑白颠倒、逢迎讨巧、圆滑奸伪之风的辛辣讽刺。由此可见,他并非一味的超尘恬适。朱敦儒在晚年隐居期间,由于年事过高以及对朝政的诸多不满,他是无意参政的。然由于性格软弱,不敢得罪秦桧而复起。虽然出山时间很短,但关系个人名节,为此朝野哗然,甚而有人写词嘲讽者,这是对他一次毁性的打击。因此,他情绪十分激愤,遂赋《念奴娇》以见志: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

7、时扌妥碎。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也不修仙佞佛,不学栖栖孔子。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看破红尘,逢场作戏,表现出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处世态度。实则正话反说,饱含着愤激之情,是对被人强落致仕而横遭物议的严正抗议,悔恨、不满、愤激之情溢于言表。总的来说,朱敦儒一生对功名利禄是比较淡泊的,因而他的隐居也是顺理成章的。其前期隐居虽有再起之念,但也不无功成身退之思。后期隐居,因身经政治风波,加上年事已高,对功名利禄早已是超然物外了。至于落致仕并

8、因此引起的风波,则因权臣操纵身不由已了。朱敦儒在辞官隐居期间,得到许多人的揄扬与推荐。高宗即位,诏举草泽才德之士,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绍兴二年,宣谕史明橐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1]526,对其政治才能颇为赞赏和推崇。他自己也以有“奇才”、能“奇谋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