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

ID:46641405

大小:6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6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_第1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_第2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_第3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_第4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大运河遗产的特征与保护策略大运河遗产的属性近20年来,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概念,主要有文化景观、遗产运河、系列遗产、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强调遗产中人类和自然相联系的要素,遗产运河强调作为遗产的运河的技术价值,系列遗产强调不同遗产的同质性,文化线路则强调交通线路的文化交流价值,这表明人们对文化遗产分类更加细致的趋势。在这些概念中,与中国大运河最为接近的要属遗产运河和文化线路两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联合编制的《国际运河遗迹名录》中,提出了评价运河遗产的4项标准:一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二是在技术价值发

2、展方面有重大影响力;三是体现人类历史上重要阶段的建筑或特征的突出实例;四是与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据此,该文献将中国大运河与法国米迪运河、英国布里基沃特运河等世界上的7条著名运河列入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并称这些运河是“最具影响力的水道,更是世界运河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此文献的标准却未涉及中国大运河在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文化价值。新近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文化线路宪章》中定义了文化线路:“任何交通线路,无论是陆路、水路,还是其他形式,拥有实体界限;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特定活力和历史功能为特征,以服务于特定的、十分明确的用途;且必须满足以下

3、条件:一是它必须是产生于、也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以及贯穿重大历史时期的人类、国家、地区甚至大陆之间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多维度的持续的相互交流;二是它必须促进了其所影响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杂交融合,并通过其有形的和无形的遗产反映出来;三是与线路存在相关的文物和历史关系,必须已经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系统。”中国大运河无疑符合上述的3个基本条件,但其显著的工程和技术价值却无法置于基本条件之中而有别于其他文化线路。如果我们综合上述两个国际通行的文化遗产的概念,再结合我国实际,可对中国大运河遗产做出以下表述:它是春秋时期以来在我国中东部跨越若干流域、沟通南北

4、若干经济文化区域的水路交通大动脉;它是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国家漕运重要经济制度的见证;它是超大型的系统性、综合性、组群性文物;它是具有突出文化价值的遗产运河;它是凸显水利工程和技术价值的文化线路;它是人类和自然的大型联合工程,形成了独特的线性文化景观;它具有超强的历史活力和适应性,至今在相当区段还保存着运河的初始功能。大运河遗产的构成中国大运河遗产的构成由其基本属性所决定。如果说大运河属于工程性文化线路性质,那么其工程性是有别于丝绸之路、香料之路、朝圣之路等文化线路的最本质的特征的。工程哲学认为,工程的本质是人、环境和技术这三大要素的系统集成过程及其产物。技术要素构成了工

5、程的基本内涵,但工程不仅是技术的集成,而且受到非技术要素边界条件的制约,产生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由此,中国大运河遗产构成可包括运河工程遗产和由运河工程派生衍生的遗产两类。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农业文明时期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超大型水利工程,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错综复杂,这也对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要求很高。大运河技术要素是指建造大运河并保证其功能发挥的各种技术元素,比如大运河的河道工程、北京人工河湖水系水源工程、汶上南旺运河越岭的分水枢纽工程、淮安清口运河渡黄的运口枢纽工程、淮安高家堰“蓄清敌黄”的大坝关键工程、苏北宿迁淮安段“束水攻沙”及治黄保运的堤防

6、系统工程等,均是按照不同地点、不同针对性、不同需求,集成了规划、设计、施工、更新、改造、材料、工艺、方法诸多技术要素而完成的。枢纽工程和关键工程区段往往都是大运河的工程技术节点,更具有技术价值。大运河的建造和使用,反映了古人利用超大工程创建人工新流域的意识和能力,反映了朝廷实现南粮北运诉求的工程途径。由技术要素集成的人类伟大运河工程是中国大运河最显著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价值。因大运河工程而保存和流布的工程文件、奏章上谕、专史专志、历史舆图等河工文献,历时长,数量多,也构成中国大运河珍贵而独特的工程技术遗产。中国大运河建造的非技术要素是指自然、经济、政治、人文等主客观环境构

7、成的工程边界条件,反映这类要素的遗产往往由此产生,或是为实现大运河工程目标而设置。比如浅铺是专为疏浚运河淤浅的工人一一浅夫提供的驻地,兵堡是维护运河治安的军事设施,河道总督府及其分司是建造、维护、更新、改造运河工程技术设施的管理机构,钞关是专司征收运河过往船只税费的管理机构。属于此类性质的还有仓储管理及其设施、漕船修造工场作坊、漕政管理机构等。大运河上的非技术性遗产与经济、政治、管理发生着直接的联系,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于此,其所在地往往都是大运河工程造就的文化节点,而这些节点又刺激和促进运河沿线区域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成为催生新文化现象的营养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