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

ID:46643050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_第1页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_第2页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_第3页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_第4页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探究摘要: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

2、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关键词:经济增长收敛性;绝对β收敛;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西部地区;经济产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空间示范效应;空间传递效应一、引言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落后经济向发达经济的收敛发展,既是各地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更是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以“投资拉动”为基本特征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余年来,

3、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西部地区作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阻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此,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升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如何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方面,而对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问题则关注甚少(张文爱,2014)o事实上,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容忽视。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的

4、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内部的经济差距不可忽视,如何加强西部省区间的合作,促进落后经济向发达经济趋同发展,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政策的重要性和实践的紧迫性,这就需要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把握。张文爱: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在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分析方面,最早可追溯到Ramsey(1928),他认为在一个封闭经济体内,地区间人均产出增长率可能与人均产出水平存在反方向关系,即经济增长存在收敛趋势。此后,新古典增长理论(Solow,1956)基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假设,认为落后地区必然收敛于发达地区。而以Romer

5、(1986,1990)和Lucas(1988)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资本富裕地区的经济有更大的发展能力,经济增长的结果是发散而不是收敛。在实证分析方面,Baumo1(1986)最早对区域经济收敛性进行了实证考察,发现16个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在1870-1979年存在收敛;但DeLong(1988)对Baumo1的研究提出质疑,得出了与之不同的结论。Barro和SalaIMartin(1991,1992)研究发现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经济存在显著的收敛性,其年均收敛速度约为2%;Mankiw和Romer等(1992)研究得出类

6、似结论,但Mauro和Godrecca(1994)的研究结论却与之相悖。Rey(2001)在考虑空间影响的条件下,研究发现美国48个州经济增长收敛性受到区域空间效应的重要影响;Arbia和Bas订e等(2005)采用空间计量技术检验了意大利人均GDP的收敛性。中国作为一个区域特征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区域多样性为国内研究区域经济差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关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涉及全国、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杨伟民(1992)研究发现1978-1989全国经济差距趋于缩小,存在σ收敛,但董藩(1993)对此提出了商榷意见;魏后凯(19

7、97)、胡鞍钢等(2000)、蔡昉等(2001)、金相郁等(2010)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β收敛检验,发现中国经济存在β收敛;而王志刚(2004)、项云帆等(2007)研究认为中国经济总的来说不存在收敛性;吴玉鸣(2006)、刘生龙(2009)、Li等(2010)、史修松等(2011)采用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较为显著的收敛性。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方面,杨伟民(1992)采用变异系数研究发现存在σ收敛;林毅夫等(2003)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三大区域之间

8、存在σ收敛,而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则发散了;蔡昉等(2000)、沈坤荣等(2002)研究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不存在收敛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