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

ID:46644208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探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长期失眠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及生活质量。本文笔者通过参阅大量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以便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医药;失眠症;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西医医治失眠症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或睡眠诱导剂等,虽然其起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一

2、定的副作用或潜在的成瘾性,并且部分药品价格高、疗效不稳定或易引起撤药综合征等[1],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没有潜在成瘾性,价格低廉,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症较西药更具优势。本文笔者通过参阅大量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入手,归纳总结了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以便找出失眠的治疗规律,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1.中医中失眠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失眠症形成的原因很多,如思虑劳倦、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内伤心脾、胃中不和等均可影

3、响心神而导致失眠,但多与心、脾、肝、肾有关[2]。在此基础上,董德懋认为阴虚与胃不和都容易导致该病。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气虚,阳不能入于阴,或阴不敛阳,则失眠⑶。杨云松等认为失眠的产生与五脏六腑及经络功能失调有关⑷。1.失眠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孟子邹将失眠分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及阴血亏虚六型,分别选用豁痰汤合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归脾汤合养心汤、六味地黄丸合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及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5]o裘昌林按邪正虚实将失眠辨证分为九型:其中实证分为心火亢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热内扰型,肝胆湿热型和食积胃气

4、不和型;虚证分心胆气虚型和心脾两虚型;而虚中夹实型或虚实夹杂型分为阴虚火旺型和心肾不交型。实证以清热泻火、疏肝理气、涤痰化湿、消食和胃、活血化瘀等为治则;虚证以养心安神,补气养血为法;虚实夹杂型则以补虚泻实,调其虚实,揆度阴阳以安心神。临床应用多灵活变通,往往收到较好的疗效[6]。吴世贵等将失眠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和阴虚火旺四种类型,分别选用丹桅逍遥散加减、温胆汤加黄连和桅子、归脾汤加减和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7]。1.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方法3.1单方治疗宁侠等对失眠症患者给予口服茉莉根口服液治疗,结果显示茉莉根口服液治疗失眠症疗

5、效确切[8]。李学文等采用鸡血藤膏治疗失眠症,患者自感神清气朗,夜间能眠,诸症复常[9]。3.2中药成方加减养心安神汤:刘文辉等[10]用舒肝养心安神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症。基本方组成:白芍、郁金、五味子、柴胡、佛手各15g,麦冬、合欢皮、茯苓各20g,柏子仁、浮小麦、夜交藤、酸枣仁各30g,丹参、大枣各15g,炙甘草吨。加减: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心肝火旺者加丹皮梔子各10g;舌红,脉弦滑,苔黄腻,痰热明显者加黄苓、竹茹各10g;纳呆,神疲,健忘,心脾两虚者加白术、党参各15g;易惊、心悸,多梦、心虚胆怯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中药1剂/d,分两次煎

6、服,早餐后与睡觉前各服1次14d为1疗程。和胃安眠汤:张晓晖等给予患者本方(茯苓、枳实、半夏、陈皮、竹茹、夏枯草、石菖蒲各10g,酸枣仁30g,远志5g,五味子6g),并随证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另外,还有加味导赤散、血府逐瘀汤、更年宁心胶囊、逍遥珍珠丸和解郁丸等成方加减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且效果都很显著。1.总结和展望由于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其具有副作用小,没有潜在成瘾性,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的中医治疗失眠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失眠病因病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五脏与失眠的关系,而

7、现代生活中由时差、情志等原因引起的失眠越来越多,治疗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些问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理和配方研究尚待进一步提高。相信,随着我国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失眠症的治疗一定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鲍继春,施雯宇,黄东梅.中医药治疗失眠新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4):62-64.[2]蔡燕蓉,黄杰诚•从阴阳气血失调辨治不寐[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3):186.[3]徐凌云,高荣林•董德懋对失眠的认识和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1):873.[4]杨云松,肖相如.失眠病机论与心肾相交模

8、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