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

ID:46648072

大小:6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_第1页
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_第2页
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教学探究式学习初探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黄龙小学周艳清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使学生有口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C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其基本程序是:依据一定的事实提出问题一进行科学假设或预测一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一拓发展与应用。那么,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呢?下面略谈笔者的观点和做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提出问题,既

2、是探究的基础,又是探究过程的核心。将课木知识、技能等创设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的主要工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这就要求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时应该把化学实验作为重耍的途径和于段。因此,我们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针对学生思路不开阔、认知加工层次较低的弱点,引导学生多问、多思、多比较、多设让,使其打破传统观念,消除思维定势,逐步实现创新学习。例如:在探索氢气的制取装置时,创设如卜•问题情境:1、锌与酸的反应可在哪些仪器中

3、进行?要收集氢气选哪种仪器好?要收集到氢气怎么办?(这样一步步设问推进,完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简易装置装配。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如卜•问题。)2、如果酸不够了,只能将胶塞拔掉,从试管口添加酸,在反应时操作很不方便,你能否设计一种装置,不需要拔掉胶塞也能随时加酸呢?3、长颈漏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加酸,但它能否使反应随时停止呢?有什么办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4、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锌和酸分开呢?5、锌放在隔板上,是不是就口J以控制反应呢?怎样才能控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既熟悉了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也逐步摸清了启普发生器的

4、原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提出新看法、新途径,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对知识的应用H趋灵活,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也在这一步一步的探索屮得到锻炼。再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做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捉出问题:你认为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呢?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來考虑,形成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设想、思路和方法。在此过程中,尽量由学生通过观察凹答,给学生的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内容

5、,发现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探索问题的习惯。但也应注意,运用情境设计的问题应貝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二、自学探究,自主探索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己初步知道了“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要求学生根据已冇的实验事实,对出现现象的原因人胆地进行想象和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让学生口学课本有关内容,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去发现实验证明的问题以及隐含的知识,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挖掘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如:上述实验中,紫色的石蕊试变为红色的原因,学生提岀如下假设:1、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为

6、红色。2、水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这样的猜想,对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教师启发学生的探索思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次指导,展开讨论和交流。讨论释疑,确认新知学生通过自学后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有哪些问题,教师不得而知,此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尽可能多的发言,互相补充,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概括完全。但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口己拿不定主意,这时就需耍师生共同探讨,以确认对某个知识

7、点理解的正确与错误,从而避免学生知识上的漏洞。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教师的引导,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來验证上面的假设。(I)向干燥的纸花(用经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晾干后制成)喷稀醋酸;(II)向干燥的纸花喷水;(III)直接把干燥的纸花放入干燥二氧化碳屮;(IV)将干燥的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I)、(II)、(III)是独立的,为(IV)作铺垫,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通过分组实验,小组交流,获得共识:1、石蕊遇酸变成红色;2、水、二氧化碳均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3

8、、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在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有的浅显,有的深刻,有的古怪,有的可笑,不管怎样,教师都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讥笑,只有这样,探究式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四、新知,拓展应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概括,同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反思概括具有以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