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

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

ID:46649559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_第1页
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_第2页
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_第3页
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与指导策略%1.课题的提出(-)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年均增长107%,2005年达到27.8%,但总体阅读率在下降,2005年降到了50%以下。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书籍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文化,继承文明,是民族的文明见证。古今中外,人们熟知书对人的成长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从国家而言,它可以提高民族品位,提高民族素质,营造和谐社会,可以说哪一个民族热爱书籍,哪一个民族就会兴旺,哪一个民族热爱阅

2、读,哪一个国家就会昌盛。(二)个体人生发展的需要1、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职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而是为了培养能够领悟祖国文化魅力、建设个人语言文化家园、与时代文化交互共鸣的语文爱好者。要想完成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阅读量作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2、基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一部分必须靠语文学习、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习得的。阅读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对课木的阅读是很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牛阅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积极地组织学牛参加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兴趣、特长都得到发展。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总量和各

4、学段的阅读要求都作岀了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屮最主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重视并大力提倡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岀了建议。“有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O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

5、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基于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学生的家长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应酬……多数家长很少有时间去潜心阅读,甚至连一些消遣性的杂志也懒得去翻阅;少数家长有空闲的时间,忙于看电视,可以说,家庭文化的缺失,无论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还是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都造成很大的负而效应。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电子游戏等“快餐文化”大量挤占了孩子的学习吋间。因为网络、电子游戏等具有声、色、多变等特点,在

6、吸引小学生兴趣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再加上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辨别能力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就很可能成为网络、电子游戏的俘虏。自然,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更大的欲望进行较为抽象的文字阅读。鉴于此,我们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才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新课改理念: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

7、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岀了量的要求。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2、建构主义理论。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來越倾向于“活动一一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

8、造能力为主要目标。3、教育学理论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牛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