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链路的测试检查

光纤链路的测试检查

ID:46652636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光纤链路的测试检查_第1页
光纤链路的测试检查_第2页
光纤链路的测试检查_第3页
资源描述:

《光纤链路的测试检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光纤布线系统安装完成之后需要对链路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测试项目是链路的衰减特性、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一、组网:用户采用4台S5500作为接入交换机、1台S5500作为核心交换机组网,4台接入交换机分别在三个仓库以及门卫处与核心机房都是通过2根八芯单模光纤走地井连接,在这5个机房再通过跳纤来连接到交换上。用户要求实现内网的用户主机访问公共服务器资源,并实现全网互通。二、问题描述:PC现无法访问server服务器,进一步发现S5500光纤端口灯不亮,端口信息显示down状态。在

2、核心交换机端通过自环测试发现该端口以及光模块正常,接入交换机端也同样测试发现正常。监控网络正常使用,再将网络接口转接到监控主干链路上,发现网络同样无法正常使用。三、过程分析:想要恢复链路,首先要排查出故障点,根据故障点情况结合实际恢复链路通畅。在这里主要分析光纤通路,光信号从接入交换机光口出来通过跳线,转接到主干光纤,然后再通过核心跳线转接到核心交换上。由于该链路不通,首先要排除两端接口以及光模块问题,这里使用自环检测(如果是超远距离传输光纤线缆需要接光衰然后在自环,防止烧坏光模块)。当检测完成发

3、现无问题,再测试接入端的光纤跳纤:如果是多模光纤可以将一端接到多模光纤模块的tx口,检测对端是否有光;单模光纤如果没有光功率计可以使用光电笔检测(该方法只能检测出中间无断路,并不能检测出线路光衰较大的情况)。最后再检测主线路部分,检测方式同跳线一样。四、解决方法: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保证了光信号一出一收两条路径都能正常就可以解决用户无法访问服务器的问题。为了保证光路正常通路,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使用光功率计来检测对端发射光在本端的光功率是否在光口可接受范围内。由于用户组网使用了一些监控设

4、备来接入该主干光缆,并且该光路现正常使用,通过将网络光纤转接到该监控主干光缆,发现网络光路仍然不通;并且两端端口自环检测正常。由此可以判断出主要问题在两端的跳纤上。五、说明及注意事项:1、光纤的连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光纤接口有没有插紧完全对接±;(2)光纤接口端面是否受灰尘等污染;(3)光纤中间是否存在物理损坏,部分损伤或者断开;(4)光纤弯曲是否半径小于8cm。光纤网络的测试测量设备1、光纤识别器它是一个很灵敏的光电探测器。当你将一根光纤弯曲时,有些光会从纤芯中辐射出来。这些光就会被光纤识

5、别器检测到,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光可以将多芯光纤或是接插板中的单根光纤从其他光纤中标识出来。光纤识别器可以在不影响传输的情况下检测光的状态及方向。为了使这项工作更为简单,通常会在发送端将测试信号调制成270Hz、1000Hz或2000Hz并注入特定的光纤中。大多数的光纤识别器用于工作波长为1310nm或1550nm的单模光纤光纤,最好的光纤识别器是可以利用宏弯技术在线地识别光纤和测试光纤中的传输方向和功率。2、故障定位器(故障跟踪器)此设备基于激光二极管可见光(红光)源,当光注入光纤时,若出现光纤断裂

6、、连接器故障、弯曲过度、熔接质量差等类似的故障时,通过发射到光纤的光就可以对光纤的故障进行可视定位。可视故障定位器以连续波(CW)或脉冲的模式发射。典型的频率为1Hz或2Hz,但也可工作在kHz的范围。通常的输出功率为0dBm(lMw)或更少,工作距离为2到5km,并支持所有的通用连接器。3.光损耗测试设备(又称光万用表或光功率计)为了测量一条光纤链路的损耗,需要在一端发射校准过的稳定光,并在接收端读出输出功率。这两种设备就构成了光损耗测试仪。将光源和功率计合成一套仪器时,常称作光损耗测试仪(也有

7、人称作光万用表)。当我们测量一条链路的损耗时,需要有一个人在发送端操作测试光源而另一个人在接收端用光功率计进行测量,这样也只能得出一个方向上的损耗值。简而言之,要完成一项光损耗的测量工作,一个校准了的光源和一个标准的光功率计是不可缺少的。本文由北京电信通整理发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