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自主探究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

ID:46653114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6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_第1页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_第2页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_第3页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_第4页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匠心独运自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匠心独运自主探究摘要: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优化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科学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行为改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彰显历史学科的魅力。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问题教学法注意事项一、问题提出“当今世界,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抢占制高点,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具有问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

2、会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和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那么,从教学操作的角度看,突破口在哪里呢?我认为,突破口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什么是问题教学法?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中谈到,从中可见答案的概貌:''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究情境下的思维逻辑。”依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3、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采用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是课堂问题的设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⑴空: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2)虚: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属无效提问,如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3)刁: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4)滥:提

4、问没有新意,课课都是雷同的提问。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的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生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教师最后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被动接受者。2009年4月,我有幸参加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观摩教学,可谓受益匪浅,但课程教学也存在幼稚化倾向,比如尽管学生的活动形式很多,但学生的思维是限定着的,教学的整个过程几乎都是预设而没有

5、生成有价值的内容。虽然有挑战性的问题,但因为缺乏基本的问题意识和教学高度,更多的设问流于形式,缺乏教学有效性。那么,怎样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性,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呢?下面我试结合教学实践就历史教学问题设计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与做法。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

6、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围绕其中的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提问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一)遵循认知规律,选择有效问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国内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必须恰到好处地选择和设计问点。1•设在新旧

7、知识的衔接处,温故知新。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由章、节、目三点要素组成,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章节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这种提问方法主要用于新课的导入和一节课中前后知识点的连续分析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先复习旧知、再激情引入的格局,将两个方面的功能合二为一,实现一题多能,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流畅、自然。如我在执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首先复习提问:近代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导致结果?重大史实?因此基于历史的教训新

8、中国实行了新的外交政策。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这节新课,也给这节新课奠定了知识基础。2•设在学生兴趣的共同处,活跃气氛。学生是带有一定的情绪和思想在课堂上学习的,如果教师能对他们进行一种积极的、充满兴趣的情绪感染,那么,他们内心产生的学习动力将是无限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若设问的切入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热点焦点问题,就能引起学生共鸣。如教授高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