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

ID:46654106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_第1页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_第2页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_第3页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_第4页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服中药配合灌肠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损伤有关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情迁延反复,或是慢性肠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成。口服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症状缓解慢、疗程长,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国内用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2]o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和方法1.1诊断

2、标准: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肠炎诊断标准[3],并符合如下6条标准中3项以上者:①血性腹泻6次/日或以上;②体温38°C或以上;③脉搏90次/min以上;④血红蛋白V90g/L;⑤血浆白蛋白<30g/L;⑥明显营养障碍近期体重下降>10%或中毒症状严重者。1.2临床资料:2008年5月〜2011年10月期间治疗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性74例,女性46例,男女比1.6:lo年龄21~61岁,平均40.5岁。病程6个月~30年不等,平均45.6个月。主要症状及体征:腹泻120例,血便120例,腹痛116例,体重减轻110例,

3、发热96例,贫血96例,里急后重90例,脉搏>90次/分80例。结肠镜检查110例,其中示充血水肿110例,溃疡110例,糜烂性出血104例,结肠袋粗钝或消失58例,息肉54例,铅管样狭窄52例。病变部位:110例镜检中全结肠炎76例,左半结肠炎34例,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糜烂、溃疡、出血、结肠息肉等。多数患者可见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沉迟,或苔黄腻、脉滑数。1.3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便血多者以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30g、黄柏15,黄连15,秦皮15g),每日1剂,水煎100ml,早晚分服;腹痛下痢明显者以芍药汤加减(芍药30g、黄苓15g

4、、甘草10g、黄连10g、大黄15g、槟榔15g、当归30g,木香10g、肉桂10g),同每日1剂,水煎100ml,早晚分服;同时以中药保留灌肠:苦连合剂(苦参50g、黄连20、黄柏20、大黄15),水煎成70mlo每晚灌肠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便血明显者加云南白药2g,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广3个疗程,待病情稳定,症状完全消失后可停用灌肠治疗。合并肠麻痹者5例,给以胃肠减压;治疗中转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大出血不止2例,肠梗阻2例,中毒性肠麻痹1例,病情稳定后继续转回本科治疗。2结果2.1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93年

5、太原'‘全国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疗效标准,分为近期治愈、有效、无效。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外观及常规检查正常,肠镜检查粘膜无缺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少,肠镜下炎性病变范围局限,炎症反应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肠镜下炎性病变范围及炎症程度无明显改变[4]o2.2治疗结果:内科治疗的110例中,症状缓解时间为15~90天,平均31.3天,其中完全缓解70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o手术治疗的5例中,完全缓解4例,有效1例。2.3随访:本组120例中获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广3年(平均2.5年)。病情稳定者5

6、8例,平均服健脾丸巩固治疗1年以上,病情呈慢性活动者28例,其中有18例在继续治疗中。本组86例随访中,病情远期缓解率67.4%,手术率6.9%,癌变率2.5%o2.4不良反应:1例出现药物疹而停药。未发现明显的中药内服、灌肠治疗的不良反应。3讨论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进行了多年探讨和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调节紊乱、遗传、感染、环境因素等有关。肠道细菌感染是一种重要的启动因素,异常的免疫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5]。根据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或初发型多类似于中医的“湿热痢”,而缓解期或慢性持续型则类似于中医的久痢”或“虚

7、寒痢而重型或暴发型则类似于中医之“血痢”、“疫毒痢”或“脏毒”o本病的病机多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大肠,乃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乃脾肾亏虚,标实乃湿、热、淤、毒雍滞大肠。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水杨酸盐类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三大疗法[6],疗效多不满意、复发率高,而且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还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使得本病成为一种难治性疾病。体会,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发挥多药协同作用,使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通过肠粘膜局部吸收,在局部产生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本病的临床缓解率并降低手术率和死亡率,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傅淑花,李延春

8、,郝洪声•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