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ID:46654448

大小:7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_第1页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_第2页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_第3页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_第4页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力量、速度、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掌握内容】决定肌肉力最的主要因素力量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发展最人肌力与发展肌肉耐力所采用的训练影响速度素质的生理因素冇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冇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第一节力量素质肌肉力量是绝大多数运动形式的基础。肌肉力量可表现为最大肌力、相对肌力、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等几种形式。最大肌力是指肌肉作最大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通常用肌肉收缩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负荷来表示。相对肌力乂叫比肌力,是指肌肉单位生理横截面积(常以1cm2为单位)肌纤维作最人收缩时所能产牛的肌张力。肌肉爆发力是指肌肉在最短时间收缩

2、时所能产生的最人张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最来表示。肌肉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收缩的能力,常用肌肉克服某一固定负荷的授多次数(动力性运动)或最长时间(静力性运动)来表示。通常所说的肌肉力量主耍是指绝对肌力,它是上述各种肌力形式的基础。一、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一)肌纤维的横断面积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增加,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造成的。训练引起的肌肉中蛋白质增加,主要是使肌球蛋白增加。力量训练引起的肌肉横断而增大,除蛋口质增多外,同时伴随着肌肉胶原物质的增多。肌肉周围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起着肌纤维附着框架的作用。(二)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三)肌肉收缩时动员的肌

3、纤维数量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卜,动员的肌纤维数量多少成为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但即使运动中枢处于最大兴奋状态,也不能使所有的肌纤维同吋参与收缩。(四)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肌纤维的收缩初长极人地影响着肌肉最人肌力。肌肉在收缩前常会先做离心收缩将肌肉拉长,然后再做向心收缩,这即通常所说的超等长收缩。研究表明,肌纤维处于一定的长度时,粗肌丝肌球蛋白横桥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结合的数冃最多,从而使肌纤维收缩力增加,肌肉收缩时肌纤维所处的这种长度叫做最适初长。(五)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主要通过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提高肌肉最

4、大肌力。(六)年龄与性别10到12岁以下的儿童,男孩的力量仅比女孩略大。进入青春期后,力量的性别的差界加大,由于雄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有效地促进了男孩肌肉和骨骼体积的增人,使其力量明显人于女孩。成年女子由于性激素等原因,其肌肉发达程度远较男性差,故肌肉平均力量人约仅为男性肌力的2/3,但不同肌群力量差异不同。如女了前臂屈、伸肌群的力量只冇男了的50%,而大腿屈、伸肌群的力量是男子的80%左右。造成男女力量差界的另一原因是后天参加的体力活动有所不同。另子经常参加一些能发展力量和爆发力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比女子更接近白己潜在的最人力量水平。(七)体重体重人的人一般绝对力蜃较人。而

5、体重较轻的人可能具有较人的和对力量。除了上述因索,肌糖原和肌红蛋白含虽和毛细血管分布密度也会影响肌肉力屋。肌糖原和肌红蛋白是分布在肌浆屮的能最物质和氧贮备物质,其含量的增加有助于肌肉长时间进行较低强度收缩时的能量和氧供应。肌肉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有助于肌肉运动所产生的酸性物质和CO2等代谢产物的运输与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这些因素都与肌肉的耐力有关。二、肌肉力量的可训练因素力虽:素质可训练因素主耍有以下几种。(一)肌纤维的收缩力(二)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三)肌纤维类型三、力量训练原则(一)大负荷原则此原则是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耍足够人,阻力应接近(至少超过

6、肌肉最大负荷能力2/3以上)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人负荷。该原则的工理学机制在于,足够人的负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能使运动中枢发出更强的信号,从而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同步收缩,肌肉表现出更人的肌张力。通常低于最人负荷80%的力最练习对提高最大肌力的作用不明显。(二)渐增负荷原则此原则是指力量训练过程屮,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三)专门性原则专门性原则是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力量训练的专门性原则包括:%1进行力量练习的身体部位的专门性;%1练习动作的专门性。即:进行负重抗阻练习

7、时,应包含直接用來完成动作的肌肉群,并尽可能地模拟其实际的动作结构及动作的节奏少速度。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动作结构的专门性,冇利于神经系统的协调调节能力,以及肌肉内一系列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运动技术的专门性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四)负荷顺序原则负荷顺序原则是指力屋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介理性。总的来说应遵循先练大肌肉,后练小肌肉、前后相邻运动避免使用同一肌群的原则。其生理机制为,大肌肉在训练时运动中枢的兴奋面广,兴奋程度高,在提高自身力量的同时,山于兴奋的扩散作用,练习过程对其它肌肉也有良性刺激作用。此外,r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