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探究”更深处探究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

ID:46659091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_第1页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_第2页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_第3页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_第4页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向“探究”更深处探究近年来,高考试卷屮频频出现“探究”题的身影,江苏卷对其更是青睐有加。多年来,一直以文学类文木阅读最后一题出现,赋分为6分。然而,在历次的模考中,学生答题情况均不理想,甚至在最近的一次全市统考中,该题目市均分仅为1・0分,得分率为16.7%0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了“恐惧症”,在考场上对此题往往束手无策、乱写一通。笔者拟就散文探究题进行专项研究,拨去探究题上的“迷雾”,给学牛以实用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能从容解答这一难题。一、掌握探究的方法1.因形悟神法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用此法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

2、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情感。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探究题前两个答题要点就可以用此法得出。根据笫4、5段文字“它绝不……它不会……都江堰不会……而都江堰仍旧……”可以悟出“都江堰是上善之作”。根据第9段文字“李冰……李冰的众多后任……他们与都江堰同辉”可以悟出“李冰及其后任者是上善之人”。2.见微知著法它要求善于从文本中的材料尤其是细微的材料中挖掘(探究)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如《上善若水》探究题第三个答题要点“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就是由此法探究出。根据第7段作者“一想到黄河……”这些现实问题,不难觉察到

3、作者写都江堰、谈李冰们的真正意图:都江堰及英修护者,在向今人昭示着“上善”的文化理念,即第三个答题要点。1.内切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岀入法,既要读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社会、积累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岀来,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化感悟。冇“入”有“出”,有“内”冇“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话。如2013年江苏高考《何容何许人也》中探究题的第一个要点,可以通过“内切”法来获取。这是一句表明因果关系的句子,这句话写出了何容

4、爱北平的原因是朋友,说明册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的深刻内涵。再通过外联法来获取第二三要点。北平那么大,却只冇朋友成为了喜爱的理由,说明他对时世的失望,也暗示了何容这样的性格与时代格格不入。表露出作者对何容理解、认可之意。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这样的人。2.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木深意。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一一今;文章写的是对某类现象的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呼唤或追求O二、解题步骤命题者所选择文句,一般为含义复杂、暗示主旨或深化主题的句子,否则没有探究的空间。句子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结尾处,也

5、可能出现在文中或开头。标题是文章也是最为特殊的句子,往往统摄文章灵魂,也会成为探究的对象。分值为6分,一般包含着三到四个答题要点。根据散文阅读的特点及探究题要求,我们可以采用“由表及里,内切外联”方法来解答。建议按如下步骤完成答题。第一步,阐释该句的含义。我们可以采用理解句子含义方法来对原来句子含义作适当的转换。常见方法有:(1)关键词语突破法。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金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如“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一句,关

6、键词是“眼睛亮了”,这句话描写了黑妮的淳朴,“我”的支持让黑妮眼前一亮,一天的工作终于有了一点点成效,表现了黑妮对湘援事业的乐观,也暗示了“湘援游”工作的艰难。(2)修辞手法转换法。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句子的比喻义、双关义等。如“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一句,“太阳有倦容”明显采用拟人手法,表面上写天色渐晚,实际上写人的工作辛苦,反衬黑妮等志愿者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解读了修辞,就能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3)句

7、子结构分析法。针对结构复杂而含意(信息)较难理解(提取)的句子,可以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第一层次,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如2013年福建卷:“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时光、欢乐甚至痛苦'这句话的涵义。”解答此题可以用简缩的方法,去枝叶,找主干。句子的主干为:“我看到了时光、欢乐甚至痛苦”。句子的其余成分都是依附于这个主干的枝叶,起修饰和说明作用的。找到了主干后,再来分析这一句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时光”指客观方面的历史文化;“欢乐甚至痛苦”主要指主观方面复杂的感情。第二步,探究该文句与主

8、旨的关系。“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色,散文探究也一定要围绕“形”“神”这两大板块进行探究。散文或对某段情景展开描写來抒情,或在对事件的叙述中寄托情思,或在状物摹形中寄寓深刻思考,其突出表现在“形”与“神”的组合上,以形寓神,或赋神为形,将个人思想情感或哲思感悟形象地表达出来,达到含蓄深婉之效。故而把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