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ID:46663321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_第1页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_第2页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_第3页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_第4页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摘要:本研究访谈并测试了70名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负性情绪体验和处理负性情绪所采用的调节策略。结果表明,被试体验的愤怒较多,悲伤较少。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被动调节策略较少,主动调节策略较多。被试的悲伤与愤怒成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焦虑成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与主动情绪调节策略、被动情绪调节策略负相关显著。焦虑在问题解决策略与抑郁状况间起部分屮介作用。被试平均焦虑水平未达到临界值50,平均抑郁水平为轻度抑郁。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焦虑、抑郁属于复合情绪,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等基本情绪复合而成。抑郁是指

2、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的一种心境障碍。当前,大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常以焦虑、抑郁等形式反映出来。调查显示,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焦虑、抑郁症状的矫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的研究层出不穷,并不断把这两种情绪状态与人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任红漫(2007)研究表明高职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征Z间显著相关,因此塑造健康的个性是降低焦虑、抑郁,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丁琰等人(2007)采用Zung的焦

3、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人总共占21.79%,男女生在SASSDS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韩立娟等人(2010)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冇显著正相关。宋晓燕等人(2011)考察了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发现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周科慧等人(2007)分析了大学生日常应激状况以及抑郁、焦虑水平,探明了口常应激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口常应激对大学生的抑郁及焦虑有预测作用。张亭亭等人(2008)研究表明焦虑与抑郁之间也有显著正相关,而抑郁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

4、式各因子的相关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应对方式作为生活事件与焦虑的中介变量,在应激过程中,与生活事件I办同作用于焦虑,中介效应显著。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抑郁、焦虑综合了多种负性情绪,而大学生们对这些负性情绪体验能力如何,又是怎样去调控这些负性情绪?类似这样的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从基本负性情绪体验入手,进而探讨抑郁、焦虑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关系,这种从情绪木身出发来研究焦虑、抑郁状态,更能详实地理解产生抑郁、焦虑状态的原因,为处理大学生日常心理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一、研究方法1•被试在某医学类高校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72名,其中2名被试的数据因重要部分缺失而被删除。进入正式数据

5、统计的被试共70人,年龄为17-24岁,M二19.69,SD二1.161,其中男性16名,女性54名,学生干部28名,普通学生42名。2.测量方法和研究工具对情绪体验和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主要采用访谈法,让被试回忆过去一年屮的三个日常人际问题及在这三个日常人际问题处理屮体验到的情绪和调节这些情绪所使用的策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被试进行了测量。每个量表各有20个项目,采用4点等级计分方法。3.研究程序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是否为班干部等状况,接着进入结构化访谈,整个访谈过程一对一进行。结构化访谈过程:让被试回忆过去一年中的3个H常人际问

6、题,使用录音笔对每个被试的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后由两名编码人员对被试的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的录音进行编码。访谈结束后,对被试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测量。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二、研究结果1•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的描述统计表1被试在情绪体验、调节策略、焦虑、抑郁上的描述统计(n二70)描述统计结果显示:被试体验的愤怒较多,悲伤较少;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被试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被动调节策略较少,主动调节策略较多。被试群体的平均焦虑水平未达到临界值50,而平均抑郁水平则表现为轻度抑郁。具体

7、结果见表2.1。2•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分析衣2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况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分析(n二70)注:***p<0.001,**p〈0.01,*p〈0.05ffp=0.058从表2.2可以看出,悲伤与愤怒成显著负相关,抑郁与焦虑成显著止相关,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策略3个维度的相关都不显著。情绪调节策略中问题解决与被动调节、主动调节都显著负相关,问题解决策略与抑郁状况负相关显著。年龄与是否是学生干部显著负相关。3•被试情绪体验、情绪调节策略、焦虑、抑郁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