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

ID:46667435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6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_第1页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_第2页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_第3页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_第4页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探究摘要:在全球关注的低碳经济社会建设模式下,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因该建设低碳经济城市。本文分别从强调混合功能与紧凑布局结合;建设面向步行的生态社区;基于低碳交通布局服务设施;强调与自然环境接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1-0087-021、前言“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

2、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由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产业结构、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锁定效应,城市规划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的、结构性的影响。城市规划

3、本身在很多方面可以作为低碳技术应用,同时还是统筹各项低碳技术、产品和政策应用的空间平台。本文主要从交通模式、用地模式、生态环境几个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问题。2、水环境规划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在场地的竖向设计和雨水收集利用及地表水的综合利用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2.1运用雨水收集技术雨水利用的主要流程是:收集一贮存一净化水质一一利用。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城市

4、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城市居民洗车和冲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的水费。2.2运用中水回用技术“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将中水引入城市,实现双路供水是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体现。城市中的冲厕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等方面都可以用中水替代,实现了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中水回用可

5、以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从而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生态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2.3打造人工生态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项污水处理技术,它通过模仿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调技术来处理污水,一般有人工基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吸收、吸附污染物,为水体提供氧气,为卫生生物提供附着场所,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等等。人工湿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多种优点:可有效处理多种废水,如日常生活污水、

6、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地面径流雨水等;能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等多种污染物;是一项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运用维护方便,但出水水质好,去除污染物效果强的理想项目。同时,人工湿地可在景观设计中将水景、绿化、人文景观相结合,取得景观与净化兼得的效果。2.4应用透水性地面针对不透水地面引发的多种不良影响,透水地面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首先,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其次,可吸收

7、水分与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可减少空调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第三,可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第四,雨后不积水,雪后不打滑,方便市民出行:第五,表面呈微小凹凸,防止路面反光,吸收车辆行使时产生的噪音,可提高车辆通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3、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3.1构建功能混合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功能布局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短路径的城市只有通过功能的多样性和多种功能的混合才能实现。在欧洲传统城市中,居住、

8、商业与工作场所往往是相互支持的,并通过以街道为主的公共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密度、小街坊以及公共空间的混和使用的城市空间结构。而在当前城市建设中,人们却信奉着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造成城市商业区和居住区彼此分离,商业区、居住区成为“孤岛”。因此,为了重塑城市生活的魅力,找回正在失去的城市文脉,必须改变现代主义这种僵化的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态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需特别关注城市内部拥挤成本、生态景观、社会效益等问题。其主要依据为:适度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