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

ID:46668248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_第1页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_第2页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_第3页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_第4页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将探究之水引入习作园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将“探究”之活水引入习作园地——“无花果树”作文教学案例及反思355009福建省福安市廿棠屮心小学叶丽平05936659796邮箱:ycadlp4567@126・com内容摘要:习作教学应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眼看、耳听、鼻闻、手触、心思,调动一切潜能,全方位仔细观察,以积累对身边事物的具体感知,发现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引领学生锁定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自主拟题、选材,自由表达。这样,学生对生活的表达则因探究学习的激活而尤显精彩。关键词:观察积累合作探究自主选材自由表达、JI口一直以来,引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能用真

2、诚抒写心语,写出饱含生活原汁原味的作文,是语文教师的追求。然而,每周有限的教学时数,急功近利的考试,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限的经验,都让学生疏于表达。有的学生作文材料落入俗套,人云亦云,没有新意;有的作文干涩难懂,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卜-笔无言,一“套”(机械模仿优秀作文)了之。小学生作文,是初学写作,应以发展性的眼光去看待,重过程,重体验,重态度,以“扶持和激励”的方式树立起其写作的口信心。教师应以广阔的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口然地倾吐口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习作教学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冋归,向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生活体验和自主探究回归,使学生在兴致盎然屮学会个性化的表达。二、问题

3、尽管生活屮有丰富多彩的事物,可却有许多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后知后觉,甚至茫然不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没有擦亮发现的眼睛,没有学会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使表达出来,也是轮廓模糊,色彩黯然,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什么和怎么写”,始终是师生心中的一个结。一天,当儿个学生将无花果树的叶子摘下来作“蒲扇”用时,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孩子们去细心捕捉校园屮那“美丽的风景”,从而学会用“有色眼镜”观察事物,唤起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强化表达能力呢?三、习作教学策略及过程(-)以“蒲扇”为载体,引导观察几个学

4、生摇着“蒲扇”走进教室,被我当场“逮”了个正着,我拿起了叶子,端详了一会儿,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无花果树的叶子。“对呀,平时,同学们见到的叶子可多了,现在仔细看看,无花果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一个学生说:“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十分肥硕,叶脉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一个大手掌。”我不动声色地问:“他说得怎样?”“说得很清楚,颜色、形状,还打了个比方,没见过的,一听就明白了・。”“是呀,这些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我随手板书“眼看”。接着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心去思考,去想象,从而归纳出“眼看、耳听、鼻闻、手触、心思”等观察方法。接着,我告诉学

5、生,无花果树是一种稀有的树,叶子只是它身体的一部分,课后咱们一块儿去看看,也许还有更新的发现呢。在这个环节屮,我巧妙地抓住课间的一个“资源”一一无花果树的叶子,引导学生观察。在师生轻松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指点学生调动五官,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如此授之以观察之法,正是为了擦亮眼睛,唤醒耳朵,激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原始认知,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去描摹身边的事物。(二)、以观察为“楔子”,引导收集资料课间间隙我与学生來到I口教学楼观察无花果树。草地上并排着数棵无花果树,其中靠墙的一株长得最茂盛。我将学生分组,提醍学生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自上而下,白下而上。树干、树

6、枝、树叶、果实齐部分如何,静时如何,动时如何,春夏如何,秋冬将如何?横向对比一下,这几株树树龄相同吗?有何异同?接着,学生或观察,或询问(有关的管理人员),或记录,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最后,他们发现了可疑之处:无花果树是不是真的不开花就能结果呢?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具有发现的冃光,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各组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疑是思Z始,学Z端”,从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日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竭尽所能,去查阅书籍,去询问父母街坊,去上网查询,不达1=1的决不罢休。孩子们是天生的探索家和研究者,总喜欢刨根究底,喜欢问个为什么。如此一来,他们对无花果树的观察和思考

7、,决不止于表面现象,而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究因,由此生成的语言在积极思维的引领下,必然不会浮于表面。(三)、以“交流”为契机,指导选材1、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所得,树干、树枝、树叶、果实,可以选择卬象深刻的一、两点说说.2、其次,引导学生交流查阅资料所得。出于学生对这个问题兴趣浓厚,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交流时都能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以下是一•段师生交流实录:生1:昨天,我一回家就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书里告诉我们,“无花果树”这个名称是人们没有看到无花果树开花而给它取的。其实,无花果树也会开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