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

ID:46677540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_第1页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_第2页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_第3页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_第4页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滑坡体复活机制与工程治理探析摘要:古滑坡工程治理作为岩体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然而滑坡的稳定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丁程实例分析古滑坡体复活的发生及变形破坏原因,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关键词:古滑坡;抗滑桩;复活;机制;治理1、工程概况某T程地处古滑坡地带(图1),地质条件复杂。古滑坡的总体积约160.0X104m3,受地形、构造应力、降雨的影响,工程开挖后出现滑坡、坍塌、大变形等问题,给正常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并且对居民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若不尽快治理,一旦再遇连续多日强降雨或强台风

2、、暴雨等自然因素影响,必将引起滑坡剧烈活动,其或形成泥石流直冲前缘的民居等构(建)筑物,后果更加严重一一将会在全省乃至国际上造成广泛的负面社会影响。2、工程场地条件2.1地质环境2.1.1地形地貌复活古滑坡原始地貌为构造侵蚀丘陵地貌,滑坡坡脚坡度约25°,中部较缓约15。,上部较陡大于35。,局部冲沟岸坡达45°以上。滑坡东西两侧为小冲沟,深度为3〜10m不等。滑坡前缘为居民区,后缘为公路。坡地植被率为70%o2.1.2自然气候滑坡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1772.4mm,年均湿度79%,雨量主要集中在梅汛期(4~6月)和台汛

3、期(7〜9月),其中台汛期降雨量大、过程长,总降雨量占全年一半以±o2.1.3地层岩性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由第四系(Q4)松散残、坡积堆积物(老崩滑体)、下白垩统馆头组(Klg)治积岩和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大山碎屑岩等三大层组成,共分8个工程地质层。其岩性山新至老依次为:(1)①-1含碎石粘性土(Qesl):土黄-浅紫色,可塑,稍湿,稍密,渗水性较好。以粉、粘土为主,含量65%左右,砂20%左右,碎石15%左右,大小0.5-2.0cm,少数稍大。层厚度1.20-3.85m,连续性好。(2)①-2碎石土(Qesl):浅黄-浅紫红色,稍湿,稍密-中密,渗水性较好。

4、以碎石为主,大小0.5~3.0cm,部分5〜10cn),少数块石,总含量30〜45%,粉粘土含量35%左右,砂15%左右。层厚1.20-12.90m,层厚薄不一,不连续。重型平均击数为7.3击。(3)②-1全风化粉砂岩(Klg):紫红-浅紫灰黄色,以土状为主,局部硕土状。原岩组织结构基木破坏,残留部分强风化粉砂岩块,渗水性中等。遇水易软化。野厚0.90-10.50m,厚薄不一。连续性好,重型平均击数为6.7击,推荐承载力200kPa。(4)②-2强风化粉砂岩(Klg):紫红色,岩石破碎,以碎块状为主,碎块面包裹黄泥,局部夹硬土状薄层。层理轴心夹角70-80%节理轴

5、心夹角50〜60”。层厚0.70~8.00m,厚薄不均,连续性好,推荐承载力450kPao(5)②-3强风化泥岩(Klg):浅灰-灰白色,成份主耍为粘土,含量80〜90%,少量的粉砂。岩心呈碎块状、片状,局部硬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层面轴心夹角5〜80“,层厚0.3-2.20m,连续性一般。滑动面多位于此层。(6)②-4弱风化粉砂岩(Klg):紫红色,层状构造。成分与②-3层相同,岩石较新鲜,成块率好。层连续性好,厚度人于13.20moRQD值80~95%,岩心露天摆放3〜5天后即崩解。岩石干抗压强度平均值94.IMPa,推荐承载力1000kPa0(7)③-1强风化

6、含角砾晶屑凝灰岩(J3x):岩石局部破碎,层厚大于7.50m,推荐承载力1000kPa。(8)③-2弱风化含角砂晶屑凝灰岩(J3x):浅红紫色,岩性特征与③-1层相同。岩石较新鲜,坚硬致密。局部破碎软弱,漏水明显。层连续性好,厚度大于6.65ino岩石抗压强度151.0MPa。2.2滑坡形成机制综合前述知,当前滑坡是基于古滑坡基础上,原始地貌地形坡角度大(下部较陡25。,中部较缓15。,上部较陡>35。),第四系残坡积层(老丿册滑体)厚度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差。在长期的地质力作用下,后缘修建文青公路所增加的附加荷载、前缘地基的深开挖造成高切坡临空面所产生的附加应

7、力场破坏了大部土体的平衡条件,加上降雨冲刷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促使滑动带剪出,在同样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边坡失稳速度加剧,并与已存在的古滑面(带)进一步连通,从而形成现在的滑坡。2.3滑坡破坏特征滑坡体中地裂缝隙纵横交错,以拉张裂缝、剪切裂缝为主,鼓张裂缝次Z。破坏后的滑坡体周界裂缝贯通,边界清楚,发育完全。滑坡体平1何呈鞋底状,主滑方向325°o滑坡前段由于场地开挖,滑动带暴露,人工边坡坡脚成为滑坡剪出口,受开挖影响,滑动方向转向偏西。滑坡前缘宽70m,中部最宽处达130m,滑坡中后段老滑坡台阶明显,台阶高度2~3m,后缘可见“醉汉林,'和“马刀树”。左侧缘位于西

8、冲沟中,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