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

ID:46678727

大小:173.0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6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_第1页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_第2页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_第3页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_第4页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模块下:《师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师说》教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三止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维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目识标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占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法。2、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止反对比论证的方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

2、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匝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字)教学一课时课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教学内容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

3、会上从师Z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三、作者简介、题学生读注释①,师补充。1>作者简介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出示课题多媒体展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点拨: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乂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①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Z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

4、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②“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耍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2、解题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1、朗诵点拨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Z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丁•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③“藕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1)学

5、生齐读课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文一遍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2)教师简要点之文,如大江人河,浑浩流转。”(《上欧阳拨朗读时的注意内翰第-书)事项“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2>共同研习课文内容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1)设疑讨论交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流,了解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了解课文内容,在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研讨的过程中感充沛的

6、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多媒体展示问题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一—《师说》?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①李邮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②他不拘于时,学于余••••③能行古道•••教师点拨:以上三个方面

7、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点拨分析:课文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以总结它的核心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古代的知识渊博之人必定有自己

8、的老师,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