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

ID:46682808

大小:553.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26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_第1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_第2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_第3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_第4页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第二轮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届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留得清气满乾坤——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专题课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鲁迅在北京的文化身份姜异新①1912年春天,32岁的鲁迅与这个蹒跚走进现代的城市相遇了。北京接纳鲁迅,首先就是一种文化重建的需要。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在总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大力提倡美育。这给从日本归国后不久正在寻找出路的鲁迅,无疑是提供了看似绝妙的发展环境。②鲁迅被任命为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等事务。实际上,鲁迅所领导的部门,就是当时文化艺术方面的最高管理机构。他积极投入到各项文化建设事业当中去,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比如,考察天坛、

2、先农坛,将其开辟为公园;参与历史博物馆、京师图书馆和通俗图书馆的筹建;为北大设计校徽等等。1926年南下前,鲁迅在北京的主要身份一直是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官员,并且是非常敬业的官员。然而,这占去鲁迅大部分精力的文化重建工作,最终却因上司昏庸,不得已而废弃终止了。如果没有女师大风潮乃至“三·一八”惨案的发生,鲁迅在北京的仕途之路也许仍会继续下去吧,民国的文化重建工作也会因为有这样一位严谨的工作者而得以保留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然而,政府无能,促使政治矛盾激化,当然也就使鲁迅的离京成为一种必然。③鲁迅一生中最黄金的年龄段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如果只是在昏庸的政府中做无名的科员,何时才能实现

3、他最初认定的目标呢?正值壮年,充沛的精力、横溢的才华,以及对青年人的热情,促使他自然而然地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院校留下了授课和演讲的匆匆身影。为纪念北大成立27周年,鲁迅曾写下《我观北大》一文,热情赞扬道:“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除了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更与鲁迅同呼吸、共患难。当压迫学生的杨荫榆担任校长致使学校爆发学潮后,鲁迅毅然支持学生们的正义斗争,亲自拟稿,公开发布《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揭露其封建家长式的统治。为此他被非法免去佥事职务,不断遭受

4、通缉,不得不四处避难,乃至最后离开了北京。南下后的鲁迅曾经两次回京探亲,流传下著名的“北平五讲”。这些演讲充满着战斗精神,以“尖锐的词锋,似质朴而具有潜在的煽动力的感人的言说”在各个大学引起强烈的反响。④既然重建新文化秩序的热望在一个四分五裂的政权中无法得到支持,去学校兼课所传授的新思维方式又囿于象牙塔而传播有限,那么积极利用现代的印刷文化,去开拓广阔的批判空间,以发出新的不同于政府的“公共”声音,就显得势在必行。⑤从这一点来看,钱玄同的“希望”劝说恰逢其时,点燃了鲁迅似乎早已冰冷了的抱负之心。正是《新青年》杂志使他从生命的“蛰伏期”活跃起来,投入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洪流

5、之中,成长为旗手和主将的。中国新文学也终于有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自此,鲁迅开始了频繁的文学活动,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作品54篇,思想骨骼日益形成,逐渐聚拢和引领了众多青年作家,从事一种“遵命文学”——“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这样,无声的民国北京蓦然勃兴起一个新文坛。这个新文坛围绕鲁迅参与编辑的期刊,形成了共同的文学理想,那就是真诚地面对自我的灵魂,大胆抨击传统和时弊,不遗余力地解构和修正现存文化秩序。⑥经过以上事实的罗列,我们发现,鲁迅在教育部的主

6、管业务是保存祖国文化遗产,发展社会教育事业,因而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和现代意识投入到整理传统文化的工作中去。作为文学活动家的他还积极参与文学社团建设,扶植年轻人。而作为创作地的北京,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滋养了鲁迅,成就了他创作生涯的辉煌期。(选自《文史天地》,有删改)1.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的作用的解答要注意展开阐述,不要只停留在对其行文结构的作用的简单说明上。考生还需要对该段内容有恰到好处的把握。答案在行文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既对前两种身份进行了总结,又为下文对他的文学创作的描写起到了铺

7、垫作用。2.联系全文,请简单概括鲁迅与“北京文化”之间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对整篇文章有一定把握。这里说两者的关系,其实是说两者互相的影响:鲁迅对北京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北京文化对鲁迅有何影响?注意文中第⑥段中的提示。答案一方面作为鲁迅的创作地的北京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他,成就了他的创作;另一方面鲁迅不仅为北京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还不遗余力地解构和修正了北京当时已有的文化秩序。3.文章的题目是“鲁迅在北京的文化身份”,通读全文后简要概括鲁迅在北京的“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