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

ID:46688715

大小:9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_第1页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_第2页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_第3页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_第4页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评鉴的方法与模式以资讯科技融入课程教学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淺談教學評鑑的方法與模式一以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學爲例李佳修臺東縣立新生國屮mathedu@edirect168.com丄亠—二一、刖吕自民國八十三年「師資培育法」經立法院通過並公佈實施以來,中小學師資培育管道使邁向多元化培育的時代,除師範校院之外,凡設有教育學院、系或師資教育學程的大學校院亦可培育師資。而在師資培育多元化之制度下,國內教師同時面臨了「質」和「量」的改變。從「質」來看,昔日的師資培育外含一年的教育實習,歷程長達五年,其成效猶不被肯定;而今一般人專校院的教育學程,僅僅兩年時間,是否具有成效,猶未可言。但就「量」來看,多方吸引有志從事教育志

2、業的優秀青年學子投入教職,輔以用心具特色的師資培育計畫,是可提供更多樣化的師資以符合社會需求。雖然教師需經認證,獲得教師資格之後才能任教,但是,「合格教師」與「教學品質」並不一定畫上等號。對於教師應有何品質要求,以及教師品質該如何確立,實是一項要緊的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建立一套周延的教師資格考評及檢定機制'以評鑑教師的教學知能和教學表現,方能確保合格教師均具有最基本的教學知能和教學表現水準(黃炳煌,1998;引自柳賢'民88)。一個成功的教學評鑑不但可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而且可以做爲處理不適任教師的依據(Harris,1986;Iwanickij19

3、90;引自施鴻銓52003)°教育部目前正在硏擬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希望依教師的教學表現、進修時數、年資、及學歷等條件予以分級,並藉此制度的推行來帶動教師專業的成長、激勵教師服務熱忱與其生涯規畫,尤其是對中小學教師。然而著重形式外在的總結性考核,是無法真正評鑑出教師教學績效,正本清源之,中小學教師的定位在教學而非硏究,不同於大專院校以學術、著作、硏究成果作爲教師分級方式,是以中小學教師分級的標準應以教學績效或教學的優缺點爲主,進修時數多寡、年資、及學歷只是基本的參考依據(張碧蓮,民84;引自施鴻銓,2003)。二、爲什麼需要評鑑?人類社群的組成包括了

4、政府組織、工商企業界、科學與教育團體等部門,爲了維持人類社會體系的正常運作,以增進人類福祉;主要是依賴人們建立了一連串計畫、執行及評鑑等功能的連續性及系統化歷程。社會體系屮的評鑑功能,刖造了可適用於體系屮其他各部門穩定的資料並藉以改善新資料。完整的社會體系'在計畫、執行及評鑑等功能實行時'有其實行特質,並以功能區分出各級機構之權責,而評鑑的實施是由許多具權力的不同機構來達成的(FrymierJ.;引自陳東陞,民89)。教師評鑑藉由評鑑者與被評鑑者的共同合作'協助教師認清自己在學校屮的角色;幫助教師釐清個人的優缺點及特殊才能,並提供必要的支援,協助教師

5、克服困難,安排適當的進修訓練,發揮教師潛能,使教師在教育專業及個人生涯發展均能兼容並顧,進而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傅木龍,民87;引自羅清水民88)。三、教學評鑑的方法有鑑於阈內外學者對「評鑑」一詞眾說紛紜,因此本文對「評鑑」的定義乃依據美阈學者Stufflebeam(1985:引自劉兆文)的硏究。他認爲:一、教育活動屮所需的評鑑應是廣義的,不限於確定目標是否達成。二、評鑑的最人目的,在於對學校行政人員、方案領導人員、及學校教師們提供資訊,以便在必要時對方案加以修正。因此,對「評鑑」下了一個的新定義:評鑑是提供有用資訊以「作決定」的歷程。既然評鑑是要提供

6、決定者所需的資訊,那就應該先確定決定的種類,以便擬定適當的評鑑策略。就教學評鑑的目的而言,包括形成性評鑑與總結性評鑑兩類(Turner&Clift1988;引自羅清水民88):1•形成性評鑑:透過評鑑過程釐清教師在教學上的優缺點及需求,協助教師改善教學及專業發展。2.總結性評鑑:將評鑑的結果作爲教師聘任、教師升等、教師調薪、教師調動及解聘不適任教師的依據。易言之,形成性評鑑重在進步或朝向「獲得或未獲得的目標j(objectivesof"gain"ornnogain-),它使教師進入狀況,知道怎樣分配教學資源、怎樣指派設備、怎樣爭取社會支持、怎樣安排學

7、生所需的交通設施、怎樣使教材合用、怎樣促進方案參與者間的溝通等。總結性評鑑則視「通過」或「未通過」(”pass”or"fair*)與否來看「達成或未達成標準」(attaimentornon-attaimentofstandards),它引導方案的實施,如:有關方案的繼續或終止,補助的增加或減少、方案的合倂、及方案的制度化等問題。簡言之,總結性評鑑傾向於「最後」的結果;而形成性評鑑傾向於「暫時性」的過程。總結性評鑑通常對系統(system)較有用,而形成性評鑑則有益於個別的(individual)事項。四、教學評鑑的模式一般而言'教學評鑑的模式若依評鑑

8、者角色'可分成教師自我評鑑、同儕評鑑、上民84;徐美惠、高薰芳,民85;傅木龍,民87;WraggJ9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