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

ID:46694037

大小:636.00 KB

页数:146页

时间:2019-11-26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_第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_第2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_第3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_第4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分析综合www.zxxk.com考纲解读《考试大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在“分析综合”这一层级上提出了四项要求: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www.zxxk.com考点梳理考点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指读者通过阅读而得到知识、消息、情报或者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高考中考查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最新知识和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对重要概念、知

2、识的解释和阐述;三是最能表达作者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www.zxxk.com解题指津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答题切入点: 从审读题干入手。综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类题目,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从设问的形式上看,主要有“符合”“不符合”“正确”“不正确”“属于”“不属于”;从筛选范围上看,有的立足于全文,有的立足于原理、过程、特点等具体问题。www.zxxk.com从甄别选项与原文语句入手。既然是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命题者一般不会直接摘抄原文语句,而是选择关键词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装”

3、“焊接”。因此,在具体解答时要注意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比较分析,审其有无,辨其真伪,定其主次。对压缩概括式语句要看信息有无遗漏,对语序变化式语句要看语句之间的关系(比如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等)是否改变,对句式变换式语句要看其表意是否准确等。www.zxxk.com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解题“三步走”战略 一是“读”——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 二是“找”——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相对应的文段。在这一环节,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掌握筛选的标准,看题目涉及

4、的是局部内容还是全文信息,是就某一局部知识的筛选整合还是全方位多角度不同层次的筛选整合。 三是“比”——将选项与阅读材料中的句、段进行仔细比较。 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命题者设置选项的方法是摘引语句还是提炼重组等。www.zxxk.com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这里需要了解命题者命制试题干扰项时常用的方法:(1)删减原文中的某些修饰、限制成分,从而造成原文内容的减损或扩大;(2)改变原文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

5、顺序,从而导致原文语句含意的变化;(3)改变原文的说法,将未然说成已然,部分说成全体,个别说成一般,主观说成客观,诸如此类;(4)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暗藏杀机”;(5)在拼凑原文某些语句时,命题者常常无中生有地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www.zxxk.com经典例题【例1】(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6、。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www.zxxk.com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①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

7、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www.zxxk.com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

8、)。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www.zxxk.com清潘衍桐《两浙车酋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