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

ID:46701977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6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_第1页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_第2页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_第3页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_第4页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汤剂是根据物性质及病情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汤剂、冲剂、浓缩丸、糖浆剂、口服液等都将药物经过煎煮,去滓取汁而制成。煎煮是否适当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临床最常用的汤剂,它是根据物性质及病情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1]。因此,掌握和注重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非常必要。1中药的煎煮方法一般以瓦罐、砂锅、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

2、例如人参含未饱和的脂肪酸,遇铁可形成脂肪酸铁沉淀。早在明代李时珍己有“人参忌铁器”之说,因此,顿煮人参时勿用铁器盛药。此外,煎具的容量宜大于药物的容积,以利于药物的翻动,并可避免药液外溢。煎煮时宜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并可防止气味走散。煎药前,宜先将药物浸泡20〜40min,然后煎煮,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有些药物宜用特殊的煎煮方法,常见如下。1.1先煎介壳与矿物类药物,因质地坚实,有效成分难于煎出,宜打碎先煎,煮沸后20min左右,再下其他药物。某些质地较轻而用量又多以及泥沙多的药物(如芦根、糯稻根等

3、),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其他药汁代水煎药。1.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取其挥发起效的(如薄荷、砂仁、木香等),只煎4〜6min即可。用大黄取其泻下的,一般煎5~8min即可。1.3包煎某些药物煎煮之后,其药汁或混浊难咽,或对咽喉有感官刺激,或易于粘锅,如海金沙、车前子、赤石脂;有些药物,煎煮之时总是漂浮水面而不下沉,此类药物多为植物种子或花序如蒲黄、旋覆花等。以上几类药物都应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人与其他药物同煮。1.4单煎有些贵重药物如高丽参、鹿茸、西洋参等,为了避免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单煎另服,

4、或与其他药汁和服[2]。1.5溶化或焊化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龟胶、饴糖、蜂蜜、鹿胶等,应单独溶化,趁热另服,或与煎好的药汁混服,以免因其粘性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煎煮(性粘的胶质药物若与其他药物共煎,常会粘结其他药物,使其有效成分不易析出)。胶性药煎煮时容易烧焦,故只能用“溶化”之法。1.6冲服某些芳香类药物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等,不宜煎煮(煎煮则有效成分全部挥发散失)的,应研末冲服。此外,为了节省药材,有些药物如三七、西洋参、五味子、牛黄等,亦常研末冲服[3]。此外,有些药材(特别是植物叶

5、、花类如菊花、茵陈、桑叶等)吸水性强,使药汁流出不畅。因此,煎取药汁时应对药滓予以适当压榨,这样可收尽药液,以免浪费。2服药法2.1服药时间2.1.1饭前服(空腹服)下列情况宜饭前服:①病位在下焦者。如肠燥便秘、下焦瘀热、膀胱温热等。②补益类方剂宜空腹服,使药物能被充分吸收。③和制酸类方剂,如珍珠层粉、香砂养胃丸等宜饭前服,使药物能直接中和胃酸,增强对胃黏膜的保护。2.1.2饭后服下列情况宜饭后服:①病位在上焦者,如感冒、咳嗽、鼻炎等。②消食剂宜饭后服,使药物既充分接触食物,又健运脾胃。③对肠胃有强烈刺激

6、的药物,如常山、黄药子、皂荚、马兜铃、瓜蒂等,亦宜饭后服,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④缓下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大黄附子汤、番泻叶等宜晚饭后服,以利于次日晨排便。总的来说,大部分的部分的方剂宜于半饥半饱服,急病或重病则不拘时服。2.2服药方法2.2.1汤剂一般是1剂/d,分1~2次温服。有些疾病如急病或重病,可服2剂/d。对于服药呕吐者,可加入生姜同煎或姜汁对服。2.2.2中成药膏、丹、丸、散等中成药的服法,一般是将Id的总药量分2~3次口服。其服用方法与汤剂一样都是根据病情、病位和药物特点而定。3讨论本方根

7、据中医方剂学知识体系由殷商开始至春秋战国之际己逐步形成,并被应用于临床。汤剂、冲剂、浓缩丸、糖浆剂、口服液等都将药物经过煎煮,去滓取汁而制成。煎煮是否适当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临床最常用的汤剂,它是根据物性质及病情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煎煮方法一般以瓦罐、砂锅、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之后,会起化学变化或降低溶解度。例如人参含未饱和之脂肪酸,遇铁可形成脂肪酸铁沉淀。早在明代李时珍己有"人参忌铁器”之说,因此,顿煮人参时勿用铁器盛药。此外,煎具的容量宜大于药

8、物的容积,以利于药物的翻动,并可避免药液外溢。煎煮时宜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并可防止气味走散。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要及药物特性来定。因此,掌握和注重中药的煎煮与服用方法非常必要。此文对煎药的容器、次数、温度、药引、禁忌以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等作详细的介绍,以方便大家掌握。综上所述,只有正确的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才能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1]王秀英,丛江,刘玉爱.中药煎服方法浅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