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

ID:46702052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_第1页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_第2页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_第3页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_第4页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父与子》中的虚无主义摘要:《父与子》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创造的一部反映农奴制改革的小说。虚无主义是俄国思想史中盛行一时的理论,它是一种全盘否定一切传统观念和道德伦理的思想。《父与子》中正体现了这种思想,因此,本文试通过对《父与子》中各种人物以及人物之间孑盾的探讨来深刻剖析虚无主义这个带有时代色彩的观念,共同回忆、体味那个时代。关键词:父与子虚无主义屠格涅夫伊凡?谢尔盖维奇?屠格涅夫,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其在小说这一艺术领域辛勤劳作,长达四十年之余,作品无数。《父与子》就是其中之一,《父与子》写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反映的就是农奴制改革中平

2、民知识分子的处境、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屠格涅夫运用了一个崭新的词汇“虚无主义者”来称呼这群年青人,此后“虚无主义”在俄国便开始盛行,并成为影响一时的哲学观念。一、《父与子》简介、虚无主义概念屠格涅夫一生作甜无数,《父与子》是其屮最为著名,并且引起广泛反响的一部。《父与子》写作于1860年8月,次年一一1861年7月结稿,1862年发表出版。出版Z后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前所未有的争论。《父与子》以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影响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为背景,描写了改革时期平民知识分子取代贵族革命者成为运动领导者的事情,叙述了改革前夕尼古拉与阿尔卡季父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塑造了虚无主义者巴扎罗

3、夫,这位来自于底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此后虚无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在思想界引起一波波涟漪。虚无主义,从广义上来说,它起源于拉丁文,代表无或者没有。作为一个流行的哲学概念而被人广泛熟知则起于《父与子》,中国百科大辞典这样解释这个名词一一“哲学上,虚无主义常用來指那些不经过详细的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遗产、民族文化,甚至一切思想倾向和社会思潮的状况。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唯物辩证法对立虚无主义在19世纪的欧洲风靡一时,在当时许多大作家,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体现,虚无主义者对世界都表现出一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总的來说,虚无主义是一种在现实的残酷打击

4、下,人们信仰丧失从而怀疑一切的生存状态。二、《父与子》屮虚无主义的探讨屠格涅夫《父与子》中体现虚无主义思想之处有很多,木文因行文有限主要从巴扎罗夫的形象、尼古拉与阿尔卡季的冲突以及巴威尔?彼得洛维奇和巴扎罗夫各自所代表的政治势力的较量冲突着手,探析《父与子》中虚无主义的表现。(-)从巴扎罗夫的形象来探讨虚无主义巴扎罗夫,《父与子》的主人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医科大学生,贵族子弟阿尔卡季的同学。一次,阿尔卡季邀请巴扎罗夫到其家中做客,巴扎罗夫欣然前往,不料却因不受所谓的贵族礼节的束缚而受到巴威尔一一阿尔卡季伯父的厌恶,两人也因此而唇枪舌战、争论不休。之后,巴扎罗夫与富商遗孀奥金佐娃相遇,

5、并被她美丽优雅的气质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她,但是却在表白之际遭到了奥金佐娃的拒绝。受此打击之后的巴扎罗夫将自己的所冇精力与情感都投入到了牛物学的研究屮,不料却在一次解剖尸体的过程中,不小心割破手指,伤口感染最终死去。巴扎罗夫作为一名虚无主义者,虚无主义融入了他周身的每一个细胞,他的语言和行动。首先,他否认贵族制度,否认一切权威,带着批评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他是一位革命者,一位想要横扫一切旧社会余孽的革命者。其次,在哲学上,出于当时俄国社会所流传的“纯艺术”观点,以及纯艺术论者那种置社会现实于不顾,一味自我麻痹、自我沉醉的生活方式的反感,巴扎罗夫坚持认为艺术、哲学应该对社会、对人民有

6、一种责任感,因此,他反对艺术,否认哲学。再次,对于科学,巴扎罗夫曾经这样说:“我什么都不相信,科学又是什么玩意儿?是那种抽象的、笼统的东西吗?我相信具体的、某一门类的科学是存在的,就像某一种技艺存在一样,但那笼统的科学是不存在的正是这种信念,他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在具体的实用学科一一医学Z中。甚至他父母离去也只是在家短住Z后便离开,一切只为了更好地工作。另外,对于自然,巴扎罗夫也是持否认态度的。他说:“您所理解的大自然不过也是废话,它不是宁宙,它只是一个工厂,我们,包扌舌您,都是这工厂里的工人。”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那就是他肯定了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改造,相信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

7、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这也包含着对于自然Z美的否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除此之外,在对奥金佐娃的爱慕上,巴扎罗夫也表现出了一个虚无主义者的孑盾,那种理性上否认自然、轻视感情,却又禁不住怦然心动的矛盾。一种瞧不起贵族,却又忍不住为一位美丽的贵妇所着迷的孑盾。巴扎罗夫这种虚无主义的体现正是知识分子对于当时俄国现实的反映,带有一定的革命性与进步性,但不可否认,他们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是一个集缺陷与进步于一身的观念,一个处于生长时期的观念。(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