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

ID:46703842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_第1页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_第2页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_第3页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_第4页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摘要:下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及对城市规划建设的了解,简单介绍了当今社会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分区、交通、生态环境、安置房建设、城市文化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作出了其一些解决办案。关键词:分区;交通;环境:安置房:文化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完善城市建成区,如何预防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城市规划者、经营管理者首先应吸取全世界的经验和教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共生的战略

2、思想,敢于提出问题、对问题、重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的上策。2.现城市功能分区问题我国正在进入梦寐以求的城市时代。大量的农村人口加速度地向城市流动,无数的小城市正在成为中等城市,无数的中等城市正在变成大城市,许多大城市正在变成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据估计,2025年世界2/3的人口将成为城市居民,在我们为这个城市时代的到来而欢呼的时候,我们是否理性地分析过应如何定位城市功能?(1)办公、商贸、居住、工业不宜分工过于明显。分区过于清晰,容易造成交通时间长、交通堵塞,容易造成不同时间段的“死城”现象

3、。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比较,对劳动力、土地、能源的消耗较少,以此作为支柱产业的新城将有可能实现田园城市的理想。从世界范围上来看,一些相对独立的新城市都是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而过去建立的新城的工业发展模式也在向高科技方向转型。因此城市工业在功能上与居住兼容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故而城市规划中将居住与工业完全截然分开的必要性将大大减小。(2)城市规划应根据区域就业和流动人数来合理规划配套公共服务用地(如公园、购物、交通、宾馆、学校、医疗等)及住宅用地。城市总用地面积是根据人口规模来确定的,我们的住宅、

4、商业、教育、体育等配套就必须根据这一大工厂的就业人数来确定。尽管城市不能简单的套用上述模型,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简单规划城市各种功能用地及其位置,应该以人为本。(3)政府应杜绝回报用地的批准,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政府由于缺少资金,便将土地作为开发商或施工单位建设成本的回报。回报土地的弊端是:1)影响或破坏城市总体规划。政府这种有求于他人而采用的洽谈式土地出让,通常会践踏城市规划,从而造成城市建设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2)开发商由于这种回汇报土地的规模超过他们的开发能力,往往采用拖延开发战略,导致土地资源闲置。3)

5、针对拿到汇报土地的开发商,政府相关部门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开发能力、开发水平、开发理念,要求这样的开发商对城市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甚至是正常的贡献是相当有困难的。4)回报用地极有可能出现腐败问题,极有可能损害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利益。1.城市交通问题在城市的经营管理者对城市的环线、地铁、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充满无限的热情并且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我们城市传统的交通方式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系统的现状。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应有专门的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系统规划。步行系统在非核

6、心区可以做成林荫道,在核心区可与临街建筑结合做成春可避雨、夏可遮阳的骑楼。鼓励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既节能、环保,又能缓解城市机动车交通的压力,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4.1田园城市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Howard,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随着“可持续发展”的

7、城市建设理念的日益普及和深入人心,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制定行动纲领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国际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近年对“低碳排放经济”、‘'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和思想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达成多方面共识。4.2沿江风光带建设大凡城市,多依附于江、河、湖、海。于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和城市经营管理者便挖空心思在“水”上做文章,在沿水处大做文章,通常这些文章存在以下问题。(1)投资大。沿水泊岸大多做成石头或混凝土结构,这种思路基于“抗洪”的要求,尤其是湖南地区,

8、基本上年年“抗洪”,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城市管理者的做法似乎也无可厚非。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了解水资源流域及影响范围,尽量少用石头或混凝土结构堤坝,必要时采用退田(城)还湖(江)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千城一面,又保护了环境,同时也能节约资金投入。(2)沿江风光带建设园林建设人工味太重,国内外的皇家林和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