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

ID:46704674

大小:8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6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_第1页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_第2页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_第3页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_第4页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乳制剂处方选择探究概况摘要:微乳给药系统对亲脂性和难溶性药物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新型载体系统。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微乳的处方组成选择以及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微乳;乳化剂;助乳化剂中图分类号:TQ46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Q979X(2009)07n0061口03微乳给药系统是由药物、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以适当比例混合形成的一种混合物,在体外可形成热力学稳定体系,由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共同起稳定作用;口服后可经淋巴管吸收,克服了首过效应及大分子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膜时的障碍;对水溶性、脂溶性及难溶性药物均有较好的溶解力,物

2、理稳定性较高;因表面张力较低,故易透过胃肠壁的水化层,药物可直接和胃肠上皮细胞接触,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微乳不但具有普通乳剂的性质,而且具备溶液的许多性质口]。影响微乳体系的因素很多,主要在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其配比上,因此,需利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处方,以确定能形成微乳的区域,同时可目测判断微乳的形成并用甲基蓝染色法判断微乳的类型[2]。1微乳制剂的处方选择制备微乳制剂时,要选择微乳处方。包括选择、药物、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1.1药物选择微乳对水溶性、脂溶性及难溶性药物均有较好的溶解力,作为油、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

3、有其独特优点。研究证明,制备微乳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促进大分子水溶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还可提高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喜树碱为一种油、水难溶性药物,Cortesi[3]制备了微乳、胶束液和脂质体3种制剂,经实验证实体外均有抗白细胞增生的作用,但微乳比脂质体稳定和易制备,而且喜树碱在微乳中的溶解度是胶束溶液的5倍。1.2油相的选择油相不但可以溶解疏水性药物,还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增强人体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形成乳剂的两相体积相差越大,该乳剂越稳定[4]。一定范围内,油相分子体积越大,对药物的溶解力越强,但油相

4、分子体积过大不能形成微乳。为了增加药物溶解度,增大微乳形成区域,应选用短链油相[5]。目前常用的油相有花生油、油酸乙酯、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GTCC)、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等不同饱和度的甘油油酸酯、三甘油辛酸酯及脂肪酸酯类。1.2.1花生油吴春等⑹为了提高糊皮素的水溶性,制备了0/W型微乳,用花生油作为油相,测得栩皮素的溶解度有较大的提高,对亚硝化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2.2油酸乙酯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易流动似橄榄油,1509加热数小时不被破坏,常作为溶剂、增塑剂、润滑剂和透皮促进剂。于爱华等[7]在制备葛根素微乳时,在选定乳化剂的条

5、件下,分别比较了在不同油相中葛根素的溶解度,并比较了不同组分组合下的乳化效果。结果表明,以油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时,微乳区域面积最大,该体系形成的微乳最稳定。1.2.3GTCCGTCC是基于椰子油脂肪酸的甘油酯。姚静等[8]在制备川陈皮素自微乳时用GTCC作为油相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助乳化剂,聚氧乙烯醞(35)为乳化剂,制得的微乳为淡黄色澄清微乳液,用重蒸馆水稀释后,得到带淡蓝色乳光的澄清微乳液。川陈皮素自微乳室温条件下贮存6个月未出现油相分离现象,无药物沉淀析出,澄明度、粒径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川陈皮素自

6、微乳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1.2.4油酸学名顺式口9□十八(碳)烯酸。油酸与其他脂肪酸一起,以甘油酯形式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冯怡等[9]在制备草乌甲素微乳时结合多种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进行实验,最终选用油酸作为微乳的油相。油酸对草乌甲素有较大的溶解度,且溶解较快。1.2.5IPM本品有极好的渗透、滋润和软化作用,常用作乳化剂和润湿剂,可取代植物油用于制备油膏和乳膏。孙红武等[10]在制备盐酸黄连素纳米微乳时,比较了药物在IPM、大豆油、花生油和色拉油等4种炭链长短不同油相的溶解速度,测定4种油相的溶解度,最终确定用IPM作为油相,制得的微乳为浅黄色澄清

7、透明均一的液体。1.3表面活性剂的选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界面张力形成界面膜,促使微乳形成。具有亲油及亲水性基团是它在化学结构上的特征。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要在胃肠道内自乳化并维持乳剂状态,处方中需要有30%〜60%的乳化剂,但乳化剂量大可能会刺激胃肠道,所以应充分考虑乳剂的安全性["]。总之,乳化剂用量应在允许范围内,防止产生毒性、刺激性和溶血反应[12]o制备微乳药物时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为磷脂类、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醛(OP)类、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蔔麻油(CEL)及衍生物、皂昔类等。此外,混合表面活性剂可增大界面膜的柔性,利于微乳形成

8、,此规律对选择微乳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有指导意义。Li[13]等将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微乳,较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