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ID:46708221

大小:8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6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_第1页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_第2页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_第3页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_第4页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尤溪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究摘要阐述了尤溪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典型经验与成效,提出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以期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关键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策;福建尤溪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0-0352-02循环农业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尤溪县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批可行的模式和典型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尤溪县启动了生态县建设工程。为引导和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积极扶持以安全食品生产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推广清洁生产和节水农业,大力倡导农村能源多样化利用,将生物质能、太阳能、水电作为推广重点,有效减少薪柴、秸秆、煤等传统能源的用量[1]。现阶段已逐步形成6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1.1生态能源型近年来,尤溪县积极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工

3、程,推广"养殖一沼气一种植"等三位一体种养结合模式,可促进生物质能的良性循环,永续利用,变废为宝,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三大效益,是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如八字桥乡后曲村牛坑山金柑果园,采用"猪一沼—果”生态模式,建设300m2生猪养殖场、60m3沼气工程、40m3储液池和400m3蓄水池,日处理猪粪尿1.8t,年减少排污650t;同时年产沼气5475m3,可供全场职工生活燃料之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沼液,通过铺设管道进行浇灌,将沼液作为4.5hm2金柑果园的优质有机肥,实现"猪一沼—果”生态小循环。又如西城镇解建村,发展“猪一沼一菜”模式,该村发展户用沼气3

4、3户,每户沼气池8m3,日处理人畜粪便2t,年减排污水700t,年产沼气19800m3,可供建沼气户139人的常年生活用能,同时产生700t沼液、沼渣作为15hm2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有机肥料。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供了生活能源,实现了农民减支增收。1.2生态环保型按照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釆取生态处理办法,使再生产各环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保持合理转换,有效回收各类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削减污染,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消费过程中污染的产生与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和污染最小化[2]。如福建光华百斯特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洋

5、中镇洋边村建设沼气工程1800m3,采用干清粪方式、固液分离、厌氧发酵以及后处理工艺系统,多层次进行物质转化,实施"猪一沼一林”生态循环模式消纳部分沼液,促进养种结合向深层次发展,养殖污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县农业局为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推广"稻一菇一肥”循环模式,2010年在西滨镇华兰村种植再生稻40hm2,利用稻草地栽蘑菇4hm2、菇土肥田12hm2,实现稻草种蘑菇、肥田又增收的效果,有效地减轻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其中,稻田种植蘑菇不仅增加经济收入,而且通过蘑菇残渣肥田又增加了有机肥料,增强土壤肥力,有效改善土壤土质,水旱轮作也保持了土壤的结构良好,降低

6、了农业生产成本,对水稻增产增收具有明显的成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1.3生态庭园型以庭园资源为基础,利用生态学和统筹学原理,按照“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个性化”的原则,建立“六个一”的生态庭园模式,即一个综合经济一口沼气池、一个卫生池(或自来水源)、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一条入户路、一套生态农居。如西城填团结村英边洋小区,建有一排三层小洋房,每户房前建有一个小花园,地下建沼气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结合改院、改水、改禽舍畜圈及厕所,周边空闲地种一片经济作物园,进出住户通道建一条水泥路,有一口卫生池,沼气池采用人畜粪便、秸秆、菜叶作为发酵原料,所产沼气用于做饭烧水,沼

7、液沼渣作为门前生产无公害蔬菜基地的有机肥料[3]。通过生态庭建设,实现家庭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目前,此模式已陆续在许多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推广应用,成为农村生态庭院建设的新亮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模式。1.4立体农业型采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如中仙乡稻鱼共生技术,结合“猪一沼一鱼”模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