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

ID:46710354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_第1页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_第2页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_第3页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_第4页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策略昌黎民歌是冀東民歌,乃至河北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突出代表。多年來,飽含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感情。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昌黎民歌,以清新、優美、樸素的藝術風格流傳於世,深受廣大群眾的青睞和喜愛,在全國民間音樂領域有著較大影響。如今《茉莉花》、《繡燈籠》和《揀棉花》等昌黎民歌已經成為河北民歌的經典作品,2000年昌黎民歌的誕生地-一河北省昌黎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歌之鄉”,2008年昌黎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昌黎民歌帶著昌黎人的自豪走進中央電視臺《民歌中國》昌黎民歌現已成為河北非遺文化的優秀元素,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如何使昌黎民歌在產

2、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既求得生存,又最大可能地延續和保持它的獨特魅力,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課題筆者通過深入調研,發現由於目前昌黎民歌的傳承人青黃不接、昌黎民歌內容陳舊、傳承經費緊缺、傳承機構的無政府狀態、尚未建立長效傳承機制、難以進行有效深入的調查研究及傳承保護等等諸多傳承問題,以及多元文化沖擊、演出市場萎縮等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歷經千年的昌黎民歌在當今社會如何得以傳承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雖然近幾年各級文化部門召開過幾次關於昌黎民歌的研討會,內容涉及昌黎民歌的藝術魅力的傳承研究,而在這種必然的趨勢下,如何與時俱進的順應新的形勢,使昌黎民歌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既求得生存,又最大可能地延續和保

3、持它的獨特魅力,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課題進行互動共贏機制的策略研究,既是非遺傳承的迫切需要;也是營造城鄉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文化生態的需要;更是發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需要研究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産業發展的互動共贏機制策略,使長期散落在民間的昌黎民歌的傳承系統化、針對性;促使研究成果由點到面的、發散性的,帶動有關昌黎的文化事業或其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發展提供瞭互動共贏機制的前提和基礎,使之更好的為社會文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對於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瞭政治保障和經濟基礎昌黎民歌現已成為河北非遺文化的優秀元素,如何使昌黎民歌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既求得生存,又最大可能地延續

4、和保持它的獨特魅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營造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共贏機制的政治環境。2008年10月16H,在西安召開瞭第二次全國文化系統文化産業工作會議,為我國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起到瞭推波助瀾的作用。無論是文化體制改革、還是文化創新的推動都離不開政府的導向與扶持。昌黎民歌作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政府理應是全力的支持從經濟學的角度,任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定規模的資本投入。在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要把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互動共赢,政府要大力出資,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及科技支撐。從社會學的角度,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增強瞭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為昌黎

5、民歌傳承作為文化産業發展提供瞭廣闊的市場第二,打造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共贏機制的市場運作。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不斷增強,為文化產業提供瞭廣闊的市場。另外,昌黎民歌的誕生之地一一昌黎縣,位於秦皇島的西南部,恰恰坐落在遼西走廊南端的入口部位,自古就是華北平原與東北平原連接地帶的交通沖要;更是經濟、文化的交匯地;因此孕育瞭“故碣石文化”、“韓愈文化”、“三歌文化”、“葡萄酒文化”以深厚的人文歷史為文化積淀;以秀美的山水風光為背景依托;以淳樸的昌黎民歌為特色品牌,創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産業發展的互動共贏的市場運作機制,使非遺文化的傳承在當今時代與時俱進的“

6、活”起來第三,構建昌黎民歌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互動共贏機制的相關體系。把昌黎民歌傳承作為本地文化資源的優勢,並轉化成為與其相關的文化產業的品牌優勢,最終形成非遺傳承與産業發展的互動共贏機制,達到文化與產業的“共體、共系、共贏”民族民間文化資源與文化旅遊業按目前文化產業的分類,文化旅遊業屬於文化産業的外圍層。秦皇島在利用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進行産業發展方面,文化旅遊業與文化產業的其他類別相比,成績較為顯著。從上世紀年代初開始,秦皇島就開始發展旅遊業。在“八五”規劃中,省委、省政府提出將旅遊業培育為支柱產業,全省以自然風光為重點的旅遊景區建設逐漸增多在本地的外貿、會展等等相關產業、及產品中將昌黎

7、民歌的歌集、歌詞緊融入其中,把地域特色、民風民俗註入産品,對於昌黎民歌傳播、推廣具有立竿見影的直接意義。將昌黎民歌的原聲演唱與旅遊相關產業緊密結合,甚至由政府出資培育昌黎民歌賽歌風景區,鼓勵知名企業傢投資贊助昌黎民歌的“活態”民俗村等等各級文化局應在何在昌黎民歌的挖掘、文化資源的普查、挖掘、研究整合以及地方文化傳承、發展創新方面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昌黎民歌的昌黎民歌傳承人在藝術創作中與時俱進,在傳承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傳承非物質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