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

ID:46721911

大小:7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_第1页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_第2页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_第3页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_第4页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墨之韵——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墨之韵an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2006年10月第20卷第4期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探索》ARTSEXPLORATION,JOURNALOFGUANGXIARTSCOLLEGE0ct.20o6V01.2ONO.41硝晏J甲国山水曲己不及蹋丁隋,彤戚丁唐,元-ffTjbr禾,程殳无墨之韵于南宋,元明清,形成了口臻完美的艺术形式•其屮”留口”成为一种感人的中国山水画风格,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强烈的艺浅论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术卬象.那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留白”艺术形式的形成•又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种艺术形式拥有这么

2、大的魅力,本文试从儒,道传统美学的角度做一扼要的分析.[关键词1儒家;道家;留白;中和;气韵;虚静[中图分类号】J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3—3653(2006)04-0071-02[收稿时间12006-09-08[作者简介1马献利,河南大学研究生院2005级艺术设计方向马献和研究牛・'(河南大学研究牛院,河南开封475001)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形式是世界绘画森林里一棵独特的艺术之树,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特有的艺术语言.但从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成为一门独立山水画开始到北宋结束的这几百年里,”留艺术并未形

3、成.原因可能是山水画在诞生之初,画家更注重对笔墨语言的探索,尚无精力去推敲山水画的”宇宙牛命之道”•至南宋,”山水画经刘,李,马,夏又一变也”,[1](p8)”其构图形式一改隋唐,北宋以来布置开境大,布局繁密的特点,变为以局部特写为特色的一角,半边之景,景少意长,笔墨精练,开创了以少胜多,空灵深远的格局・”【1】(p35)从南宋一直到后来历代画家,山水画布局”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己经成为普遍的写照.”留白”这种艺术形式广为中国山水画家所珍爱,足见山水画”留口”这种艺术形式所彰显的迷人魅力.那么,为什么”留白”会成为中国山水

4、画独特的艺术形式,为什么它乂会产牛感人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中.,儒家美学对屮国山水画的影响首先,儒家倡导的是”礼・「乐”文化.所谓”礼”,就是规范,礼仪,有秩序.《论语》说”立于礼”,即是说人”必须经过礼的各种训练;人只有在'礼'中才能建立和成熟为人,以获得人性・”【2】(p28)…礼,是要求去直接约束注宰,控制个体的感性行为,活动,言语和感官感受的・”[2J(p28)所谓”乐”,强诃的是”和…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和生实物,同则不继,…声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国语?

5、郑语》)即是说,单一不能构成”和T和“必须是多样性的统一;其次,这种统一特别表现为对立因素的”相济”:”先王匕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咸其政也•声亦如味一一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主听之,心平德和・”(《左传?昭公二十年》)【2】(p3s)即是说,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艺术形式在内,都是多样性的对立和统一•就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形式而言,浸润在”礼乐”传统文化的血液当屮,逐渐向有规矩,讲究法度靠拢•在构图形式上,要求有章有法,有节有制•往一张白纸上落墨作画,如同人牛之立

6、于世,要有”礼”的约束「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把作画的过程当成整个宇宙人生的物理秩序去看待,讲究法度,吻妄为”.儒家'礼”文化对山水画的最终影响就是章法和规矩•南宋以后的诸代画家,由于笔墨技法的不断成熟•日益把构图之”礼”放在作画的重要位置.那么,在用”礼“来约束山水画的章法规矩的时候,又如何促使'留白”艺术的形成的呢?这必然是”乐”文化的影响•如前所述,”乐”文化强调”和”与”相济”,而”和”与”相济”必然存在于物质的不同属性Z间.如”乐“的咅高,咅长,咅强,音质等不同属性之间的”和”与”相济”•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上就是

7、”墨”与”纸”之间的对峙与调和,亦即”黑…白”之间的”和”与”相济”•这是山水画”留白”艺术形成的必然.落墨作画之始,必然是”黑口‘形成之终,而”黑白”究竟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才能更符合华夏审美,那就是讲究”黑••咱”之”和”,讲剜相济”,讲究对立与统一•在激情缜密挥洒墨色之后,必留下大面积空白以与墨”相济T礼…咏”文化最初的原始意义深深地感召着中国的山水画的”留白”艺术之形成.其次,儒家文化强调阴阳互补.《易经》日:”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生成万物,万物皆而生,这生生不已的阴阳二气组成一种有节奏的生动.这种阴阳相互作用,相互

8、转换,相互依据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山水画”留白”艺术特征形成的乂一儒学根源.在山水画的”阴阳”互补中,就是一黑一白,一虚一实,一近一远,一塞空,一重一轻,一刚一柔,一坚实,一飘渺……把山水画的精神与宇宙阴阳互补的生命节律结合起来,使山水画之阴阳(黑与白)呈现宇宙生命的律动,呈现阴阳互补和转化,实乃是绘画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