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

ID:46724743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_第1页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_第2页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_第3页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_第4页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采访提问的技巧探析摘要新闻采访主要是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而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提问是新闻采访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将影响后续的新闻写作。有效的提问可以增强新闻事实的表现力,激起受众的求知欲。作为一线记者,应该掌握多种采访提问技巧。关键词新闻米访;提问技巧;综合艺术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33-0049-02采访提问是一门综合艺术,关键在“问”字。问得好,能迅速消除隔阂,建立信任让新闻事实丰富而立体;问得不好,则会与采访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在日常采访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提问技巧,问得亲切、问得恰当,确保新闻采访达到预期目的。1消除陌生感

2、,迅速建立信任,确保沟通平顺记者和釆访对象大多是第一次见面,存在距离感,难免紧张。要想让采访对象迅速进入状态,打开“话匣子”,营造和谐、宽松的谈话氛围,消除陌生感,拉近心理距离是首要功课。一是态度上。采访提问的对象形形色色,上至政府官员,下至黎民百姓。作为记者首先要摆正心态,以尊重个性为原则,真诚待人,不卑不亢,努力在谈话中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二是准备上。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明确采访主题,拟好米访提纲,力求从米访对象最关心、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循序渐进。三是提问方式上。提问方式要秉承先松后紧,问题设置原则上先开放后闭合,有助于消除紧

3、张感,迅速建立信任。一次笔者去乡下米访一名养猪的创业妇女,米访前了解到她是某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为了生计10年前转行做起了生猪养殖。觉得生猪养殖是拿不上台面的小项目,刚开始她很抵触笔者的采访。笔者:“村民朋友很感激您,说您很了不起。之前村里多是老幼留守,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自您开办养殖场以后,订单收购全村的红薯、土豆,还吸收妇女到养殖场打工,让青壮年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一家老少得以团聚,收入大大提高,您就是他们的恩人。村民说得对吗?”她说:'‘其实也没有您说的那么伟大,当初就是想利用我们自己的优势,发动大家一起来干点事”从村民朋友对她办养殖场带动全村致富的称赞、感激说起,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可以大

4、大消除她的抵触情绪,谦虚的心态又使她急于辩驳推脱功劳。话匣子一打开,后面的采访就顺风顺水:创业艰辛、发展状况、未来打算乃至创业中村里各式各样的花絮小故事……她都一一向笔者娓娓道来,达到采访预期。2仔细观察,揣摩对方心理,适时调整采访状态记者要练就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本事。看、听、说三板斧,一样都不能少。作为记者,既要接受采访对象语言和音响的直接反馈,也要善于体察釆访对象肢体和表情的间接隐形反馈。谈话进行中,要根据采访对象的即时性信息反馈,仔细揣摩采访对象的心理,适时调整谈话内容和提问方式,确保采访活动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行进。有一次台里按照惯例安排笔者一个“全市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选题,采访一

5、位刚刚到任,分管工业的干部。“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总的情况如何?”“亮点有哪些?”“请您分析一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笔者的一连串发问,采访对象答得很抽象,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尤其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采访对象眼神游离,双手后背,稍显拘谨……看到这些细微变化,笔者及时调整思路,从他履职经历切入,收到良好效果。笔者:“您履新之前,可谓是某市工业发展的总设计师,成绩斐然,声名远播。”某干部:“那是前任打好的基础,我只是做点锦上添花的事。”他会心一笑,连连摆手,说到熟悉的过往,一下就放松了。笔者紧接追问:“某市工业发展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我市与某市相比,在发展工业发面有哪些优

6、劣势?他先讲述了某市工业发展的始末,又分析了我地工业发展的优劣势,并阐述了发展观点……整个采访一气呵成,不留疑问。笔者后来总结,采访履新干部,一开始就“重量级”问题单刀直入,显得有些突兀,且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好在及时捕捉到采访对象的“微变化”和肢体语言反馈信息,调整了采访切入点,让采访对象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回了谈话状态和自信。3伺机发问,学会变通,善于把控采访节奏提问,记者占据主导地位,贯彻采访全过程。如何伺机而动,灵活变通,掌握好节奏,是检验记者基本功的试金石。采访活动中的问和答既要求语言精炼,又要紧扣主题,这就使记者提问必须主题明确,让采访对象记住关键词,答案才能切中要害。一是对于话匣子

7、一打开就收不回,漫无边际、侃侃而谈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及时纠正偏离的话题。二是对于不善言谈的采访对象,记者要注意避免冷场,及时调整方向,寻求契合采访对象兴奋点的问题,直击关键。三是对于躲躲闪闪、有意回避的采访对象,记者要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多用激将法、反问法和在进行中连续追问,刺激采访对象正面回应或旁敲侧击,迂回寻求事实真相。笔者曾采访过一位“弃业从官”的村支书。该支书性格爽朗,十分健谈。对于首发的开放性问题“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