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

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

ID:46725810

大小: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_第1页
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_第2页
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_第3页
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机垃圾蚯蚓处理法相关探究摘要:采用模拟实验,利用“太平2号”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研究了蚯蚓品种、环境温度、预处理方式对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0~309时,“太平2号”处理有机垃圾的转换率较高,在259时最高。用蚯蚓粪和EM对有机生活垃圾进行腐熟预处理,并调含水量至70%,利用“太平2号”处理100kg该种腐熟垃圾,可以产生5kg的蚯蚓和40kg的蚯蚓粪,Ikg蚯蚓每天可吞食0・9kg生活垃圾,年平均日吞食量为0.6kg左右,产生的蚯蚓可用作药材和饲料等,蚓粪可做有机肥料和除臭剂。关键词:蚯蚓

2、;处理;有机垃圾收稿日期:2012-10-28作者简介:周晓(1991—),男,江苏江阴人,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学生。中图分类号:X7O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1-0116-031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日益严重的有机废弃物污染的矛盾正逐渐显露出来。对有机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法的研究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口]。蚯蚓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环境温度5~309、pH值6.5-7.5时可较好地生

3、长繁殖.⑵。其主要作用表现在:加速土壤结构的形成,促进土肥相融,提高蓄水、保肥能力・[3]。蚯蚓在土壤中降解有机质的同时可促进C、N的循环。同时,蚯蚓本身也可作饲料、提取药物或作高蛋白食品,有饲养价值・[4]。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将蚯蚓引入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中,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实现蚯蚓堆肥处理过程。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蚯蚓加速生活垃圾中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稳定了堆肥化过程的同时,产生的蚓体和蚓粪可循环利用.[5]。该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不受场所和规模限制的优点,可以实现垃圾资源化的良性循环。2材料

4、与方法蚯蚓选用适应性强、吞食量大、繁殖率高的良种子爱胜蚓,亦称“太平2号”。垃圾来源为武汉理工大学东院菜场及其周边居民区产生的生活垃圾。2.1垃圾的预处理先将垃圾中蚯蚓不能取食的塑料、砖头等物拣出后,对垃圾进行处理。测定垃圾的水分含量、碳含量、氮含量。①土立圾不腐熟;②使用EM将垃圾进行腐熟;③使用蚯蚓粪便对垃圾进行腐熟。④使用EM液与蚯蚓粪联合将垃圾进行腐熟。2.2蚯蚓处理垃圾实验:在8个长30cm.宽20cm.高15cm的白色塑料盒中,分别秤取经上述处理后的4种垃圾200g,调节垃圾含水量至70%,放入50g蚯蚓

5、进行处理,该实验重复两次。每天观察记录的项目包括:蚯蚓体色、活动与分布情况、蚯蚓产茧数量、幼蚓孵化数量。观察次数以一次为宜,尽量避免侵扰到蚯蚓的正常生活。当垃圾基本消耗完后,进行下述四步实验步骤:①测定8个塑料盒中终蚯蚓量;②将消耗后的剩余物均匀堆放后从每个处理的上、中、下各取75cm,3的剩余物,捡出蚓茧并记数;③用3mm的筛网分别筛出每个塑料盒中的蚓粪并称重。④对蚓粪中的总氮、总磷和有机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在5个实验用白色塑料盒中放入上述处理④的垃圾200g,将其放在10、15、20、25、30°C5个不同温度的恒

6、温箱中饲养,该实验重复一次。饲养20d后分别测蚯蚓终重、垃圾终重、产茧数粒、蚯蚓粪重。3结果与分析3.1垃圾预处理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从表1可知,处理①在相对密封的白色塑料盒中,处理效果很差,不仅产茧粒数低,而且蚯蚓几乎全部死亡。这是由于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蚯蚓造成致命的伤害。从最后的处理结果看,处理②、③、④的终蚯蚓量、产茧数粒、终蚓粪量相差不大,这就说明三者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从其活动和分布来看,处理④要优于处理②、③,这是因为蚯蚓粪在前期起到了除臭以及加速腐化的作用,而EM菌则在后期中对垃圾起到了稳

7、定的作用,两者互补,使得整个处理过程中,蚯蚓的活动、分布较好。陈玉成等在《城市生活垃圾蚯蚓处理的因素优化及其重金属富集研究》中得出结论: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对蚯蚓处理效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碳氮比和钱态氮与硝态氮的消长关系来完成的.[6]。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预处理方式会影响蚯蚓生长繁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