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

ID:46726517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_第1页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_第2页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_第3页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_第4页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指导写好小学生习作怎么办?怎样找到与实际相沟通的桥梁,走出作文教学死胡同?我以为教师要在宏观“战略”上无为,在微观“战术”上有为,这样方能"无为而有为则可为”。一、无为而治,走出强权束缚《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习作的定位非常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ri常工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分阶段目标的定位也十分清楚:年级重点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3-4年级重点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5-6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育宥“常见应用文”。语文教师要真切领会精神,揭开习作神秘

2、的盖头,在宏观上对习作的定位走出“高原状态”,认清作文的功效在于应用,在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以,语文教师要在习作理念、习作要求、习作表达、习作评价等方面作宏观上的“无为而治”,别让教师的强权意志成为学生习作的一道咒、一把尺、一把刀。首先,在习作理念上,别把学生当作系统写作知识灌输与技能训练的对象,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得,显形的人为灌与训是逼他们吞食,导致肠梗阻,违背人的发展。在习作要求上走出教师预设的理想化的期待心理,小学生的学力、阅历、知识等等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不要强求篇篇是佳作,生生是妙手,千万别在布局谋篇、构思立意、遣词造

3、句上折磨学生。其次,在习作表达上,少一些限制与束缚,别再以思想健康、宏扬止面禁锢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自主作文,允许学生先玩后写、写中有“抄”,鼓励体裁开放、自由表达,尊重学牛个性化的感悟,只要学生“我写我事、我抒我情”都给以真诚喝彩。再次,在习作评价上,教师就学生思考而思考之,万万不能做'难侍侯的婆婆',也不能老做'医生',极尽修剪之能事,应少一些苛责,多一些欣赏,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善待,允许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提倡宽度批改,弱化甑别功能。长此以往,教师表面的无为,却能达到“无为而治”之功效,其主要价值在丁消除压抑,医治“作文恐惧症”、“无病呻吟症”、“搬

4、弄技巧症”,引导学生以平常心而对习作,为激发表达欲望、抒发真情实感奠定止常的心理基础。二、有为而治,多维培养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个因素决定的,写作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作文分娩的过程看,它是人感官的、情感的、言语的整体回归。《左传》云:“人之为人,言也”,言是人之所属、心之所属、语感之所属。这些所属告诉我们写作至少需要几方面的协同:感觉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意状态,不能厚此薄彼,不能非此即彼,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心理,系统着眼、微观入手多维多向地去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1、感觉感觉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要义,凭着被训练过的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博闻,手脚去操作,身

5、体去体味,然后把来自各方面的感觉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描述下来,便是作文。感觉能力需要培养,我们看作家写作的原始契机都来自一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是熟视无睹,但一旦拥有敏锐的眼睹、善感的心灵,就能发现可取之材。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也目睹耳闻了生活中的大小琐事,可是就如呼吸空气一样,他们并没有感到空气的存在,园中之竹未能成为眼中之竹,更何论成为胸中之竹。因此,耍培养一个人的感觉能力,对于生活仅仅是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仅仅给他提供新的感觉对象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强调观察中的思考、感受和体验。从根本上说,在

6、观察客观事物的同时强调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要求学生在观察外物的同时又能观察感受,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如学生找春天,不少人在校外田野上转了一圈,不是写柳树发芽,就是桃花开了,如果我们让儿童学会全方位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听、嗅、摸,并有意识地引领孩子体验当时内心的感受,那么在他们的眼里就会川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黑白变为多彩,由静态变为动态。他们不仅看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还会感受到“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心动才会情动,才会有那些鲜明的形象、色彩、音响,才会感受那鲜活跳跃的生命,

7、也只有经历了心灵的激情荡漾,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有可能成为“笔下之竹”,就如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用心而得”,否则,没有给孩子亲自感受体验事物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孩子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能力逐渐被削弱,他们变得记忆力超群而感官迟钝,他们无须体味世界,只须记忆世界,无须创造生活,只须重复生活,从而导致固定的描写程式,遇到高兴就“一蹦三尺高”,受到表扬“比吃了蜜还甜”,一着急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甚至,苦咬笔头觉得无话可写。在生活中发展学生感觉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培养感觉能力。因为感觉能力的发展需耍表象的储备,而学生的大部分时

8、间在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