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采访风格探究

柴静采访风格探究

ID:46730481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柴静采访风格探究_第1页
柴静采访风格探究_第2页
柴静采访风格探究_第3页
柴静采访风格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柴静采访风格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柴静采访风格探究【摘要】伴随着柴静《穹顶之下》面世而引发的网络大讨论,柴静采访风格也受到种种非议。木文将通过对柴静在《看见》节日中所呈现的釆访风格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柴静的采访风格,也希望从中找到值得新闻人借鉴和警惕的地方。【关键词】柴静新闻采访风格“客观介入”2015年2月28日,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问世,并在网络中引发了巨大反响,纪录片中柴静保持了《看见》节目中尖锐的采访风格,而这种风格也一直饱受争议。那么,柴静的采访风格究竞怎样的,她的采访风格又是否有悖于新闻专业的要求?本文以柴静的若干节目为背景,结合《看见》的

2、具体节目进行分析,试图分析总结出柴静的采访风格,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最终找到一条通往新闻采访更好的道路。一、关注“新闻中的人”“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一一这…句话,把我推到今犬。”这是柴静新书《看见》序言里的第一句话。关注任何一个新闻,都需要寻找一个切入口。柴静选择了“新闻中的人”作为她通往新闻真相的道路。柴静曾说“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休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这话没错,任何事件或是故事的形成也是因为人,一个社会的走向在于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走向。所以她也一直以人作为她做新闻的核心,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在

3、新闻节H中能够将人物情绪的偏差对新闻造成的影响略加平衡,在关注人的同时也增加一些对事的关注,这样的节目可能会更显公平、客观。二、“表演式”釆访风格几年前,柴静在一期《新闻调查》采访一名自杀女孩的弟弟,他说起死去的姐姐时满脸泪水。采访结束后,柴静蹲下身去帮男孩擦去眼泪。节目播出后,争议与赞誉齐飞。这个镜头引发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今犬,讨论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董路说:“我质疑的是她那种表演的新闻操作方式,那是不符合新闻人追求客观真实的本质特征的。而且我坚持认为她是在演。虽然演着演着会流露出一种自然的迹象,但只要是演就有痕迹。哪怕是主持人可以表演

4、,但新闻节冃的主持人也不应该去表演。”董路所言,就是大多数网友对柴静“表演式”釆访风格的诟病原因之一,丰富的面部和肢体语言不符合我们对传统记者的形象要求,再加上采访过程中反打镜头过多,让观众常常只能记住柴静而非被采访者,于是她又被戏称为“雷锋型”记者。三、“客观介入”的采访风格意大利名记者法拉奇的采访被认为是一种主观介入明显而充分的采访风格。这是因为法拉奇一反传统的报道中,要求记者“悬置”木人对新闻事件持有的立场、思想感情、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观点、见解、感情和倾向融入采访与报道中。但是柴静的采访在这点上有别于她的偶像法拉奇,

5、笔者把它称为“客观介入”的采访风格。相较于法拉奇采访中直抒个人情感的好恶,柴静的采访给人以“客观介入”的感受。以前柴静'锐',节目H的性很强,但这些年,柴静不评价任何人,不做简单的逻辑判断,她在学会感受,试图呈现事物本真的状态。柴静往往不在采访时直接表达自己对事件以及被采访者的态度,在提问有争议性话题时,会尽量避开预设的道德审判和自我观点的呈现,柴静喜欢用“别人会觉得…”“有人会说…”,而不是“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语句。带着舆论态度和自我感受的“主观介入式”采访就像是在做一道证明题,你觉得他是错的,那你在采访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去验证他就

6、是错的;你认为她是无辜的,那你在采访中也会无意识的通过问题去验证她是无辜的。这或许是主观介入比较极端的方面,但是只要在节目中微微呈现出这种失衡,这就是对新闻真实的不负责任。四、结语评价一个好的记者,好的采访是不能离开这个记者木身的特殊性,柴静的教育与生活背景塑造了她现在的采访风格,并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她的采访风格在现今是独树一帜的。一个好的记者的评价标准,除了肢体、眼神和表情的运用,话语的咄咄逼人或是悲天悯人,对事件、人物的主客观介入等等,更主要的是这个记者是否冇对人对事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个记者眼界和素养的体现,也是决定采访和度、深度和

7、高度的根木。因为唯有如此,所有的外在和内在的形式感才会被摒除,也唯有如此,才能无限接近“无底洞的底”。参考文献[1]柴静•看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董路接受IBtimes中文网采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815bb0102ea0i.html[2]叶俊华,丁林.谈法拉奇采访的“主观介入”•新闻世界,2011.(6)[3]杨晓文,周娜•法拉奇采访风格探究•新闻传播,200&(8)[4]柴静•调查性报道中的平衡技巧•中国记者,2005.(3)[5]荆慕瑶•论质疑式采访风格•新闻爱好者,

8、2006.(1)[6]程子彦•试析王志采访风格•新闻传播,2009.(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