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

ID:46734975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_第1页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_第2页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_第3页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_第4页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某高层商务楼转换层主要环节施工技术探析摘耍:随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结构形式H益大型化、复杂化。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本文结合实例,对高层转换层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针对模板支撑、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方面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确保工程质量,供广大建筑施工同行参考。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支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Abstract:withtheusefunctionofbuildingcontinuestoimprove,especiallyin

2、high-risebuildings,theincreasinglylargeandcomplicatedstructureform・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softhemulti-functiormlbuilding,wemustsetconvertinthestructureofthecomponents,inordertorealizethetop-downstructureform,decoratenaturaltransitionaxis.Thispaper,highconversionlayersofcons

3、truct!ondifficuItiesanalysis,inviewoftheformworksupport,steelbarconstruction,concreteconstructionaspectsdiscusses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ensuretheengineeringqualityfortheconstruetionreferencetofellow.Keywords:highbuildingconversionoftheformworksupportlayerreinforcedconcreteco

4、nstruct!onqualitycontrol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某高层商务楼工程,共25层,建筑高度88m,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12000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首层为大堂,层高6m,上部各层为办公场所,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在结构变换的二层楼面设置梁式转换层。转换层楼板厚度200mm,框支梁截面有1000mmX1800mm、1000mmX2200mm等。二、施工难点分析1、转换层框支梁尺寸大、自重大,同时首层层高达到9m,必须保证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2、框支梁

5、钢筋直径大,配筋密集,且梁端设置抗剪钢板,构造相对复杂,如何协调框支梁各种钢筋、柱筋、上部剪力墙插筋的关系,满足钢筋连接及构造要求,便于绑扎安装,确保钢筋工程质量,需充分细致的考虑。3、钢筋密集造成混凝土浇筑困难,框支梁体量大乂具有一定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性,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保证结构转换层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三、转换层框支梁模板支撑体系1、模板支撑体系选型该工程转换层大梁线荷载均不超过72kn/m2,荷载不是很大;首层楼板厚度200iimi,地下各层楼板厚度180min,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承载力较人;转换层施工周期相对较长,预计25d,即混凝土浇

6、筑前下层结构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度。根据上述特点,对转换层大梁下部各层相应位置的梁板进行承载力计算,经设计复核,利用首层、地下一层及二层梁板承载力即能满足承受转换层施工荷载要求。再综合考虑经济、进度、质量因素,我们决定采用“荷载传递法”,即转换层施工时,除搭设首层支撑体系外,保留地下一层、地下二层预先按耍求设置的支撑体系。2、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及构造模板支撑体系采用48mmX3.5mm钢管搭设,以1000mmX2200mm框支梁为例,支撑体系经设计计算构造如下:(1)200mm厚楼板区域:模板采用18nun厚镀塑九夹板;模板底部铺设80mmX80mm木方

7、,间距333mm;立杆纵距1.0m,立杆横距1.0m,立杆步距1.5mo(2)框支梁区域:梁模板采用18mm厚镀塑九夹板;梁模板截面底部沿梁横向铺设80mmX80mm木方,间距250mm;木方底部沿梁纵向钮设双钢管,间距500mm;梁底立杆纵距(沿梁长度方向)为500mm,立杆横距为400mm,同一梁截面设置四根支撑立杆,立杆步tfR1.50m;立杆采用对接接长,顶部设置可调顶托。3、高支模体系稳定措施(1)先浇筑墙、柱,后进行梁板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脚手架水平管与先前浇筑的墙、柱有效拉结。(2)立杆间距模数化,几乎所有立杆间距采用250mm倍数,

8、以保证纵横向水平杆均能拉通。(3)设置了纵横向剪刀撑及水平剪刀撑,间隔一个步距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所有大梁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