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

ID:46735942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汉志》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汉书?艺文志》是在《七略》的基础上经过增删后而成的,考订了《汉书?艺文志》对《七略》的目录学思想、结构、辨伪方法三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汉书?艺文志》存在的不足。【关键词】《七略》;《汉志》;图书目录;继承我国古代的书籍浩如烟海,著作极其丰富,经过秦始皇焚书,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到汉初时所剩无几。直到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秦遗留下来的禁书令才正式废止。他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求书运动,使国家图书得以恢复。《隋书经籍志》对此有如

2、下记载:汉氏诛除秦项,未及下车,先命叔孙通草绵?之仪……惠帝除挟书之律[1]《汉书艺文志》(后简称《汉志》)中记载: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于是总群书而奏英七略,故有《辑略》……有《方技略》。[2]故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一一《七略》。《七略》是在《别录》的基础上完成的,二书均已不存,但我们可以通过清朝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姚振宗《师石山房丛书》、洪颐煩《问京堂从书》等知道二书的部分内容。庆幸的是班固的《汉志》基本

3、上保留了《七略》的内容,关于二者的关系详述如下:首先,班固继承了刘向父子的目录学思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我们可以看到《汉志》在每种之后都有一段说明文字,主要用来阐述源流和师承关系。清代姚振宗《师石山房丛书》中的《七略别录佚文》载刘向《列子叙录》: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书中书《列子》五篇……书可缮写。列子者,郑人也……号F1道家。孝景皇帝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⑶这段文字介绍了列子的生平以及《列子》一书的内容及其流传情况校书情况,《汉志》在著录《易》时写道: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

4、篇,伏羲……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系辞》……传者不绝。汉兴……传者不绝。汉兴……二家Z说。[2]《汉志》的这段文字记载了《易》的起源、发展情况,汉兴以來《易》的师承关系及流传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汉志》对《七略》目录学思想上的继承。第二,从结构上看,《汉志》对《七略》进行了调整,《七略》本来有七部分,首先是《辑略》其后是《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班固从形式上取消了《辑略》却保留了它的内容,把它们散置在每“种”每“略”Z后的说明屮,使得

5、原来的图书著录与后面的说明文字联系得更紧密便于阅读。在《汉志》中,班固用了“岀”“入”“省”,对《七略》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出”即移出,表明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在此类,《汉志》在著录时将其移出此类。如《汉志》云: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所谓入,就是移入或新增入内容,也就是《汉志》新增的书籍。“入”有班固新加入的书籍,也有从彼处析出加入此处的情况,如《汉志》云:凡《书》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入刘向《稽疑》一篇,这是班固新增入的。从彼处移入此处的有:六艺略?礼类:凡《礼》十三家,五

6、百五十五篇,入《司马法》一家,百五十五篇。这是从《兵书略》的兵权谋类移出来的。所谓“省”就是省略,因为重复或其他原因,《汉志》在著录该书时,从《七略》中省略。如《汉志》云:六艺略?春秋《春秋》二十二家,九百四十八篇,省太史公四篇。可以看出班固在《七略》基础上,对一些书籍的不妥处进行了更改和修正。第三,辨伪方法的继承。《汉志》中关于伪书及辨伪方法的记载,基本上继承了刘氏父子的辨伪学传统。《汉志》中关于伪书的记载正如郑良树在《古籍辨伪学》屮云:辨伪方法不外只是从三个不同层面着手而已,即作者、本书及流传。如

7、《力牧》二十二篇。六国时所作,托之力牧。力牧,黄帝相。是从编著者的虚实来辨伪的。如诸子略?杂家:《大禹》三十七篇。传言禹所作,其文似后世语。是从从古籍本书的文字和思想来辨伪的。如诸子略?小说家:《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主要是从流传过程的实际情况来辨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志》出现伪书的情况有十九处,六艺略、诗赋略、数术略和方技略中没有伪书,只有诸子略中的道、阴阳、杂、农、小说小类和兵书略屮的兵阴阳小类屮有伪书。六艺略Z所以没有伪书,是因为书籍多是先秦古籍,又被世人奉为经典,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

8、思想是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在诸子略中的儒、法、名、墨、纵横五小类中,也没有伪书的记载,这与它们的内容和时代背景相关,其次,诗赋略、数术略、方技略没有出现伪书的记载,因为它们记录书籍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客观形式及方法技巧的,当时并不存在造伪的动机。班固在著录《汉志》时继承了刘氏父子编撰书籍的方法,同时做了很多调整工作,在追求简短的同时,也没有疏漏掉对伪书的辨别,但是《汉志》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汉志》与《七略》前后时间相差30年,《汉志》没有对这30年间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