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

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

ID:46736097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_第1页
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_第2页
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红色经典”的再接受现象摘要:“红色经典”是延安文艺取得主流话语地位后至改革开放前战争文化心理下出现的特殊文学现象。因种种缺陷,这批作品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经过文学环境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再度风行,就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关键词:红色经典;文化心里;再接受“红色经典”一般指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及被合称为“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的《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

2、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和《上海的早晨》《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等,它们多创造于那个时期。也有指称包含文革中的“样板戏”在内的改革开放前围绕着革命历史创作的一些作品。除文学作品以外,“红色经典”还包括舞台戏、电影、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样式。他们醍造英雄人物,表现红色岁月,怀念战争年代的革命激情,在基本理念、价值取向(社会理想、道徳继承)、创作范式、美学风格上存在着某种内在同一性。用红色来界定、限定它,可能是指它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有特定文化价值。但不管怎样,“红色经典”在相当长的丿力史条件下确实有过巨大的轰动效应,在20

3、世纪80年代伴随着对“文革”的否定以及文本自身缺乏哲学层面上人的关注和强烈的意识形态性遭到全盘否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尤其是屮期以后,红色系列又重返屮国文化舞台并持续升温。1995年至1999年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推出“红色经典从书”,重印五六

4、•年代的一批长篇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又联合推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读本”13册……这些书籍的发行量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册。各种连环画、电影、VCD大行于市。至2005年6月,已改编并播出的电视剧冇《林海雪原》《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红

5、旗谱》《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红色娘子军》《吕梁英雄传》等,收视率也颇为可观,这股红色风暴迄今未衰。到了90年代末,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与商业性大众文化产业联手,轰轰烈烈地推出了新的红色经典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全球化大潮流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在意识形态方面,全球化的转型危机四伏。从80年代末,知识分子逐渐分化,只有极少数人成为坚持社会关怀的“公共知识分子”。“红色经典”与国家意识形态暗合及民族文化复兴的需要,无疑是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重要遗产。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英雄人物身上编织太多情感纠葛,刻意挖掘所谓“多

6、重性格”,在反面人物塑造上又追求所谓“人性化”,肆意扩大原著容量,“稀释”原著,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争论使“红色经典”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热点。“红色经典”也在国家意识形态、商业话语和大众话语间艰难地寻找平衡点。但是,“红色经典”能否一直“经典”下去,实在令人怀疑和担忧。最明显的是文本自身缺陷严重:叙事话语程式化、定格化,人物符号化,缺乏哲学之思的意义层面上的人文关怀等,这都与今天的时代氛I韦I和冷美趣味冇很大的差距。“红色经典”很可能会成为消费时代的快餐,怀I口之风一旦消失,即被丢弃。而且,“红色经典”的平等观念、道徳理

7、想主义、民族主义跟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一些尖锐的矛盾。但当中国不可逆转地进入市场社会时,经济和政治层面的社会分层,贫富鸿沟、阶级矛盾正在日益加深,红色经典的平等与阶级诉求却会得到社会中下层的共鸣。读者对文本的审美缺陷能容忍多久,主流意识形态怎样平衡文本与时代的裂痕,对于经典的存在而言都至关重要。参考文献: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